●建委信息:网上签约已开通 第二天签约百多套
●发展商:技术环节有困难 实操仍须准备期
3月15日,商品房预售合同网上签约和预售登记正式在北京实行。至此,继上海等城市之后,筹备酝酿一年有余的售房信息上网工作最终在北京施行。网上签约系统要求从3月15日起北京市预售项目开发企业与购房者签订预售合同时,必须通过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www.bjfdc.gov.cn)进行网上签约并下载打印合同文本,实现与政府网的联机备案。那么网上签约系统开通两天以来的运行状况如何呢?
启动当日难觅实际案例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就在更多的购房者对新的措施翘首企盼的同时,实际的网上签约却并不如人们所预想的那么热闹。
在一些楼盘的销售处,记者看到有的项目新购置的设备已经到位。上网电脑、新的打印机、用来打印复印大量网上下载的合同等文本的复印机等,但这些项目都表示,开展新业务流程还要一段时间。
网上签约系统开通后2天内,在记者随机采访的近20家开发商中,得到的回答是还不曾有网上签约的实际案例。有开发商告诉记者,因为新系统实行比较突然,一个月以前才通知开发商去培训,时间上比较唐突;有的则认为房地局随时调整网站,系统还不稳定;而大多数项目都表示由于网上签约比起以前直接签约要相对细致和严格,网上数据报送和网上审核需要规范很多登记材料、手续和程序,先要内部消化一下,做一些“清障”工作,所以无法在新系统开通初期“第一个吃螃蟹”。
开发商:未做好充分准备
开发单位给记者的理由是:在网上申办预售许可证需要提供规范统一的材料,否则电脑无法识别确认;而对全体销售人员的培训及其熟悉新业务的过程都需要一个过程;申请预售许可时提交建委变更网上的合同文本样式也要经过研究拟定等。
当记者采访从3月15日率先签订新版合同的东三环某项目时,其销售人员回答说还没有网上签约的成功个案。据销售人员介绍,他们尝试过网上签约,但是花了几个小时也没有登记成功,原因可能在于新系统还在试运行,不是很稳定;另外,因为售楼人员还不熟悉整个流程,操作很慢或常常出错。
业内人士分析,不少楼盘只观望、不行动,是因为发现有一个月的“缓刑期”。“3月15日前已签订预售合同且尚未预售登记的房屋,开发企业应在4月15日前进行预售登记,逾期未进行预售登记的,在管理系统楼盘表上标识为未预售。”根据建委的这一规定,一些开发商准备说服购房人将3月15日以后签订的预售合同日期人为“提前”,这样可以将登记日期拖后一个月,短时期内就可以不采用网上签约方式。 建委:政府和企业都要尽快适应新的管理模式
“新系统开通第二天网上签约100多套,当然这对于全市1000多个项目来说并不多,但这是一个房屋交易管理的新模式,房地产企业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我们增加了新的大量工作,也需要尽快去适应。”
市建委房屋交易市场管理处沈洁处长告诉记者,开发商所反映的网上签约遇到的困难,主要原因有三:一、这是一个新系统,一方面开发本系统的软件公司必须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及反馈问题做调试,另一方面从业人员对这个新系统操作还很不熟练;二、网上提交的信息不全,有些必填项目不填,就会导致电脑不予以通过;三、开发商的前期信息确认工作还没有完成,不能进行网上签约和预售登记。比如楼栋信息、房屋唯一性、抵押、预售许可等问题还没有明确。
另外,关于上网不够快的问题,沈洁处长还补充道,开发系统的软件公司将进一步优化数据库结构,而开发企业也要注意售楼处自身的联网速度。
沈洁处长表示,房地产交易信息系统的完善和网上公示、网上签约工作的实施,其实对房地产企业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企业营销、销售人员管理等方面规范化,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希望企业能认识到这一点,尽快掌握并积极采用新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