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建设部有关人士介绍,国内设计市场现已部分开放,加入WTO之 后,预计五年之内将全部开放。届时,国外先进的设计思想将进入中 国,带动国内的住宅设计与国际接轨,但国内设计市场也会受到冲击, 应该如何对待这种冲击呢?
碰撞中外设计理念
在近日召开的WTO与住宅设计研讨会上,有关专家认为,我国的设 计标准与国外的设计标准有许多不同,例如,外国人不希望进门先看 见消防、水电等几个大盒子,而国内却要求将这几个盒子放在最显眼 之处;在开关设计上,国外要求位高1.2米,为的是方便,国内则强调 高1.4米,怕儿童受到伤害;国内对于住宅的功能放得很活,国内却讲 究按规则办事;国外的设计师在设计时,强调追求生活理念,并不完 全按照开发商的意见去做,有时还尽量说服开发商,使设计达到完美, 国内设计师大多按开发商的意见设计,一旦设计完成便很少过问,彼 此缺乏沟通与创新;在室内设计方面,国外设计师注重细节,根据不 同位置做不同的设计,国内设计师则强调套型的整体性,缺乏个性; 国外设计师把洗脸、洗澡、厕所分开,国内设计师都把它们放在一起……
中外设计师这些理念的不同,必然会产生碰撞。国内设计师不学 习国外设计理念不行,国外设计师如照搬其国外设计,也会有不尽人 意之处。
中外配合才会出彩
正因为如此,国外设计师带来的新思想能不能与中国的设计规范 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完美结合,目前还有争论。从国外回来的建筑师李 文认为,如果没有国内设计师的配合,国外的设计师也做不下去。一 是生活方式的差异。国内与国外的生活方式差异较大,特别是居住习 惯,中国人喜欢四世同堂,对所居住的环境强调人情味要浓;而外国 人则喜欢单独居住,注重自身个性的发展。双方出发点不同,设计的 产品也会有差异。
二是套型要求不同。中国人的居住朝向差异较大,没有统一的模 式,南方与北方、东部与西部套型的朝向也不一样。中国设计师了解 国人的居住习惯,国外设计师对此则不一定了解,因此,在设计上存 在片面性。
地域文化也在影响设计居住文化,如果国外设计师对中国古老的 居住文化了解不深,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很难在住宅设计上巧妙融合, 目前国内炒得火的欧陆风情、美国风格、意大利式别墅,并没有完全 得到国人的认可。
此外,中国在设计领域中有许多标准和规范,国外设计师要进入 中国的设计市场需要有熟悉过程。
设计市场亟待规范
现在,国内的一些项目,热衷于炒概念,动不动就是某国设计大 师的作品。当然,利用国外的名人效应搞促销,尚可理解。但中国的 设计大师往往被抛在一边,也非正常现象。有专家认为,不是我们出 不了大师,而是我们在观念和体制上还有束缚。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叶耀先教授认为,目前,我们的首要问题是 观念的转变。不少开发商,对国内设计师不够信任,也没有充分发挥 设计师的才能。转变观念首先得规范市场。设计院也要走向市场。有 的设计院为了追求利润只能跟着开发商跑,与消费者接触太少。设计 的东西存在不少想当然的成份。这种粗犷型的设计,应该向精细型的 设计转化。
国家居住中心的总工程师开彦认为,中国设计师面对洋设计师的 挑战,更重要的是要搞好体制改革。目前,当务之急是设计机构尽快 完成由事业单位向企业单位的转变,大胆走向市场,在市场的竞争中 寻求发展和提高。同时改变设计收费方式,设计收费应由市场来决定, 就是在一个院所内,也要拉开档次。
不要迷信“洋大师”
面对差距,国内的设计师是否能够妄自菲薄?不少专家认为,我 们毕竟最了解国情和中国百姓的居住心态,熟悉设计规范和建筑材料, 也了解市场需求,所缺乏的主要是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只要善于 学习与借鉴,我们的设计师也很快会赶上去。
阳光100的副总经理范小冲说,业内对阳光100的设计也是有争议 的。当然国外设计师都有较深的专业造诣,但由于国情的差异,所以 也不能迷信,有的国外设计师在中国就不一定能体现大师水平。发展 商也要明确告诉国外设计师,要与中国的设计师互相探讨,形成互动, 设计的方案仍要交给市场去检验,通过市场找出最佳方案。
(来源:华宇建筑 侯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