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西参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首 页
  聚焦广西馆
  世博资讯
  走进世博园
  通知公告
  主题演绎
  世博回顾
上海世博会概况
时间: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地点: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
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城市经济的繁荣 城市科技的创新
城市社区的重塑 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目标:吸引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
广西馆概况
参展主题:绿色家园 蓝色梦想
广西馆概况:按国务院省区市排序来确定各省区位置,广西展位位于中国馆19号展位,总面积约600平方米,长33.6米,宽17.8米,左邻广东馆,右伴海南馆,背靠重庆馆。
广西馆主题:八桂飘香
广西馆展示亮点:
壮乡元素绽放绿色宣言
电子水帘瞬间组字点题
机器壮妹盛情歌舞迎宾
桂林山水置景视频互动
铜鼓地面空间遥相呼应
壮乡风韵亲近绿色家园
钻石空间渲染蓝色梦想
绣球空间愉悦八方贵宾
相关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细内容
浙江:城市化魅力凸现
2005/4/29 9:16:41
【字体:  】【颜色: 绿

  浙江,有一组统计数据颇为引人注目:从1998年到2001年3年之内,城市化率提升了6个百分点,至2001年底,浙江的城市化水平达到了42%。而相关统计表明:城市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有45万农民成为市民。所以,6个百分点的背后是270万浙江农民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历史,离土离乡,进城进镇。 

  因为城市化,原来横亘在城乡之间的户籍藩篱正在被拆除;因为城市化,原来“小、散、乱”的农村工业经济格局正在向现代化的大工业园区经济格局转变;因为城市化,延续多年的“城乡”二元体制正在被打破,无数农民开始接受城市文明的熏陶。

    户籍的藩篱正悄悄拆除

    在城市化的推动下,1997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推出购房落户政策;去年,为配合实施城市化战略,浙江省又在全国率先取消了进城控制指标和“农转非”计划指标,率先对进城落户人员的待遇享受作了政策规定,率先建立了全省相对统一的户籍改革政策体系。曾经套在农民头上的“紧箍咒”终于开始松动,据有关部门统计,三年多来,浙江城镇净迁入人口达到了288万人。

    1993年,一位普通农民李飞平带着妻儿来到奉化市区创业。由于是农民身份,李飞平一家要办理暂住证,儿子读书不得不交纳高额借读费,这让李飞平一直不能安心在城里创业。 2000年底,奉化市对农民进城创业落户作了进一步的调整,使李飞平一家三口落户城里逐步变为现实。今年“五.一”节前夕,李飞平拿着房产证等相关证明来到奉化户证办理中心,不到10分钟就办好了所有的落户手续。如今,李飞平一家三口正实践着自己的城市创业梦想。

    有关专家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的是整个社会的合力,没有任何体制性的理由能将任何人排斥在外。在浙江丽水市,地方政府喊出了“公民,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做城里人”的口号;在衢州市,落户城镇的“零门槛”政策正在进一步推广。

    所有的这一切,都在证明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就是劳动力和人才的自由流动。

   区域经济“小散乱”局面正在终结

    浙江的经济发展模式,因为灵活的机制和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而被有关经济学家戏称为“小狗经济”,其为浙江经济带来了无数活力,创造了许多辉煌。但是,“村村冒烟、家家办厂”是浙江区域经济的真实写照,经济格局的小散乱和重复建设现象相当严重。

  “城市化不是人口的简单集聚,重要的是产业与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和有效整合。”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这样说。据记者了解,近几年来,浙江各地依托城市和中心镇,兴办了一大批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引导企业和产业集聚发展。目前,浙江全省百项重点特色工业园区,累计完成投资近90亿元。该省现有8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5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100个省级特色工业园区和100个乡镇工业专业区,这些现代化的工业园区的兴建基本结束了区域经济“小散乱”的特点。

  素有“五金之源”、“中国五金之乡”称誉的浙江省永康市,目前从事五金生产的企业已达14000多家,是中国私营企业数量最多的县市之一。

  正在进行中的浙江城市化,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取得巨大的成功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如城市化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大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小城镇布局散,中心城市地位不突出等问题亟待解决;一些地方政府在区划调整、旧城改造、土地征用以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上引发了一些新的矛盾。“这些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动摇浙江省推进城市化的信心和决心。”

  在浙江,城市化以及由于城市化而带来的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正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进行着。

 

投稿】【打印】【关闭】  
 
本网站由广西建设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