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楼市自1998年踏上复苏之路以来,商品房年销售面积从20万平方米逐步增加到2007年的302万平方米,10年间累计销售面积180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20万套的房屋,但长期居住的可能不到四成。在业界,建好的房子卖出后,业主长时间不居住也不出租,被称之为“空关房”。这意味着海南楼市目前大约存在着10万套“空关房”。
三亚的三亚湾楼盘销售得挺火,但一年大多数时候是“白天大门紧锁、晚上黑灯瞎火”。同样的状况在海口的海甸岛、西海岸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晚上驱车经过这些区域的人们会注意到,偌大的住宅片区灯光寥寥。这便是海南独特的“空关房”现象。
1998年,海南开始处置积压商品房。健康岛、生态岛概念被叫响后,岛外客户蜂拥而至,岛内的有钱一族也加入了购房潮流。
西海岸首个海景花园小区作为海口岛内客户早期首选的高档住宅小区,淡季“空关率”一直超过五成,最旺的春节期间入住率也不到七成。而西海岸一些新开发并已交付使用的小区淡季的“空关率”达到八成,有一幢八层的楼房仅两户人家长期居住。
三亚湾某楼盘销售总监陈小姐说,有一位客户一次性购买了十几套住宅,这些住宅现已闲置了三年多,客户买了后就不再露面。这种情况在海口、三亚的高档住宅区不在少数。甚至越高档的小区,空关率越高。
最早在海口、三亚出现的高空关率现已波及到文昌、琼海、五指山等地。高空关率与低空置率(房产建好但未销售出去的比率)并行存在成为海南楼市繁荣的另一面写照。
海南良好的自然资源以及国际旅游岛等一系列的心理预期,使其成为众多富裕人士第二居所的热门选择。投资、度假、养老都成为购房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客户认为海南的房产应该是用来享受的,因而不愿意将自已的房子出租给外人使用。同时,海南酒店业的发达也压缩了旅游地产出租市场的空间。现在,大量空关房还在等待主人早日回来入住。张青土《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