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世博会概况 |
时间: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地点: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 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城市经济的繁荣 城市科技的创新 城市社区的重塑 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目标:吸引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 |
|
 |
 |
广西馆概况 |
参展主题:绿色家园 蓝色梦想
广西馆概况:按国务院省区市排序来确定各省区位置,广西展位位于中国馆19号展位,总面积约600平方米,长33.6米,宽17.8米,左邻广东馆,右伴海南馆,背靠重庆馆。
广西馆主题:八桂飘香
广西馆展示亮点:
壮乡元素绽放绿色宣言
电子水帘瞬间组字点题
机器壮妹盛情歌舞迎宾
桂林山水置景视频互动
铜鼓地面空间遥相呼应
壮乡风韵亲近绿色家园
钻石空间渲染蓝色梦想
绣球空间愉悦八方贵宾 |
|
 |
|
 |
 |
相关链接 |
|
|
|
|
|
|
|
|
当前位置: |
首页
>> 详细内容 |
守护生命之源——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抗震救灾水质检测组的报告
2008/7/11 10:18:19 |
|
【字体:大 中 小】【颜色:红 绿 蓝 黑】 |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的指示精神,为确保重灾区城镇供水安全,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一系列指令及四川省建设厅的请求,2008年5月14日至6月28日,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有关16个监测站共计50人(以下简称“水质检测组”),分三批赴四川重灾区开展了城镇供水水质应急保障检测援助工作。
45天中,水质检测组完成了对地震重灾区城镇供水水质实验室震灾损失的评估,承担了对绵阳市和有关10个县城的供水水质应急检测任务,在10个县城建立了水质应急检测工作体系,对于保障重灾区城镇供水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重灾区各县城供水水质重点指标已经稳定达标,供水企业的化验员已熟练掌握了重点监测指标的监测方法,水质检测组捐助的应急检测仪器也配备到位,水质检测组成员已经顺利完成预定任务。没有掌声,没有鲜花,祖国和人民一样铭记他们的功绩!
日前,水质检测组总协调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副主任宋兰合刚刚从四川返京,本刊从他手中获得相关工作报告,并获准略加文字调整刊出。其中不见“风云”,不闻“歌泣”,但可一窥非常时期万众瞩目的供水安全快报背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急处置所作的不懈努力以及专业工作者的责任感、辛劳度和敬业精神。
三批检测队伍先后驰援
第一批检测队伍:“种子选手”急赴绵阳应急检测并协调后续队伍进川。
5月14日,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陆续派出5位专家,携带GC/MS检测仪2台、余氯计3台、浊度仪4台、综合毒性仪1台、多氯联苯仪1台,在安捷伦公司的1名设备工程师配合下,分别到达四川省建设厅、绵阳市、德阳市援助当地水质检测工作。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形势,检测人员夜以继日,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测设备的准备,安装、调试,并建立应急检测方法,将通常需要1~2个月时间完成的工作压缩到3天内完成。为提高工作效率,检测人员集中到绵阳市,并利用所携带的便携式综合毒性仪和多氯联苯检测仪对涪江上游源水、城区主要水厂出厂水、部分集中受灾群众安置点用户龙头水的水质进行抽检。
同日,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从绵阳规划组抽调成都,根据建办城函【2008】282号文的要求,组建水质检测组,统一协调绵阳和德阳的工作,并针对震后各地水质检测能力遭受严重损害的情况,协助四川省建设厅编制《地震灾区城镇供水水质实验室震灾损失评估及对口支援前期准备工作方案》,联系和组织第二批专家对各重点灾区有关地级市、县级市和县城的检测能力现状作出评估,以便科学组织对口支援。
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另有两位同志在绵阳市和德阳市配合水质检测组工作。
第二批检测队伍:精兵强将一周之内交出检测设施损毁评估报告并提出应急检测工作建议。
按照建城水函【2008】99号文的要求,福州监测站、广州监测站、济南监测站、深圳监测站、合肥监测站、郑州监测站、哈尔滨监测站、大连监测站、沈阳监测站的站长和检测室主任,以及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清华大学教授等,于5月14日到达成都,并陆续奔赴5个片区对有关21个重灾县(市、区)和5个中心城市的水质检测能力损失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和评估。
5月30日,第二批队伍提交《地震重灾区城镇供水水质实验室灾损评估及加强应急监测工作的建议报告》。《报告》显示,受灾地区实验室的水质检测仪器设备等损失惨重,严重削弱了水质检测能力,其中绵竹市、汶川县、小金县、茂县、北川县、汉源县、芦山县、宝兴县、平武县、青川县、安县、黑水县、理县、松潘县的检测能力已基本摧毁。《报告》针对各地实验室不同层次和不同程度的问题,建议监测能力建设分期考虑,根据满足当前应急需要和考虑今后规范建设,分为应急过渡期和恢复建设期,统筹安排、分类指导。《报告》还建议应急检测的援助工作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四川省建设厅共同组织,检测工作以促进各县加强出厂水消毒、防止发生群体性介水疾病为重点。
第三批检测队伍:后援力量迅速集结,展开全面应急检测工作。
根据建办城函【2008】320号文的要求,天津监测站、济南监测站、长春监测站、杭州监测站、武汉监测站、大连监测站、太原监测站、深圳监测站、佛山监测站、沈阳监测站等10个监测站,共计31人组成第三批检测队伍分赴绵竹市、安昌镇、平武县、青川县、汉源县、芦山县、宝兴县、茂县、理县、汶川县等10个县,结合现场工作条件,针对应急过渡期的特殊需求,开展了以防范微生物污染为重点的水质应急检测,应急检测工作为期21天。(下转7版)
工作卓有成效
(一)保障了应急过渡期城镇供水水质安全
水质检测组在绵阳市和10个县城的水质检测援助工作,共涉及水厂22个,供水综合生产能力合计37.33万立方米/日,总计设置检测点104个,其中水源检测点和出厂水检测点各22个、管网检测点60个。水质检测组在各地开展的检测工作,有力促进了各地的水质安全保障工作。6月13日,10个受援县城出厂水、管网水的消毒剂含量全部达标,6月14日芦山县城浊度开始稳定达标,6月18日黑水县出厂水和管网水消毒剂含量开始达标,水质应急检测工作保障了应急过渡区城镇85.05万人的饮用水水质安全。
在唐家山堰塞湖泄洪期间,检测队伍调整技术方案,增加采样点和监测频率,密切监视涪江源水水质变化情况,并根据水中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结果,结合原水的浑浊度、氨氮、CODMn、色、臭和味等项目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合理建议,为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决定于11日下午2时起恢复从涪江水源地取水并于21时实现正常供水提供了决策依据。
(二)建立了城镇供水水质应急监测体系
一是明确了应急过渡期城镇供水水质检测工作的重点是促进出厂水消毒管理、防止微生物污染导致的群体性介水疾病发生。为此,对各县城全部实施了浊度和余氯(总氯、二氧化氯余量)的检测,其中水源水、管网水每日监测2次,出厂水每日检测4次。根据现场工作条件,天津监测站和长春监测站在绵竹市和平武县城还增加了PH值和总大肠菌群2项检测指标;杭州监测站在青州县城开展了浑浊度、二氧化氯、游离氯、pH、肉眼可见物、臭和味、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耗氧量、氨氮等11个指标的检测;针对绵阳市的特殊情况,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开展了以微生物、有机农药和消毒副产物为重点的31项指标的半定量和定量检测,每日检测1次,关键的3天时间内检测频率增加到每小时1次。
二是做好检测仪器使用和报表编制上报的传帮带。在10个县城,检测队伍对13个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目前各水厂检测员均掌握了利用便携式检测仪器进行余氯(二氧化氯余量)和浊度检测的操作方法。在绵阳市,对绵阳水务公司监测站的3名监测技术人员进行了使用GC/MS及建立检测方法的技术培训,使得检测能力在软件条件方面由震后的21项提高到66项,恢复并超过了5.12地震之前的水平。
三是针对10个县城检测人员的业务素质特点,检测队伍捐助了总计27套便携式检测仪器设备,其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捐助18套、深圳监测站捐助3套、佛山监测站捐助2套、天津监测站捐助4套。另外,有关监测站还捐助了现金10万元、粮食等生活用品1批、计算器等办公设备若干。
自5月28日开始施行水质简报制度,按照四川省建设厅的有关要求,编制《关于5·12地震灾区县级以上城市供水情况简报》,每天直接上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三)促进了各县城出厂水水质安全管理工作
针对部分县城现状供水的特殊情况,检测队伍在当地认真宣传加强出厂水消毒的科学理念,以国内外历史上震后导致重大疫情的事例生动具体而又深入浅出地向群众普及正确的饮水常识。深入人心的宣传工作,提高了供水企业的水质安全认识,促进了出厂水消毒管理。期间,共有6个县的11个水厂配备了二氧化氯发生器,其余9个水厂安装了出厂水消毒剂的简易投加装置,黑水县6月18日也通过简易装置在清水池投加了三氯异氰尿酸,目前各县城供水企业已全部实行了出厂水的消毒管理。此外,芦山县、宝兴县等县城还对供水厂滤池进行了彻底清洗。
(四)为恢复重建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依据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水质检测组对有关31个重灾县(市、区)和5个中心城市的水质检测能力灾损情况及现状能力进行了逐一评估,初步估算出仅仪器设备损失价值总额即达约2200万元,并据此以应急过渡期加强微生物污染预警监测为重点,提出了各地急需配置的应急监测仪器设备配置方案——“四川省重灾区26个市、县(含5市主城区)城镇供水水质应急过渡期检测仪器设备急需一览表”(本刊应四川城镇供水排水协会请求于6月5日刊出)。调查统计情况可作为灾后实验室重建规划工作的第一手参考资料。
水质检测组相关建议
(一)6月14日以后,10个受援县城以防范微生物污染为目的的出厂水和管网水消毒剂余量已经达标。综合各地水源和供水水质等情况分析,水质数据报告工作宜简化并尽快恢复常态,目前各有关县市可按每天一次的频度直接报省建设厅,对于出现的特殊情况由建设厅上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
(二)将有关18个重灾县市的城市供水水质检测能力恢复重建,纳入中央确定的有关省市对口援助工作内容,包括实验室建设、设备配置、技术培训和相关的消毒剂投加装置的正规化建设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