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世博会概况 |
时间: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地点: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 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城市经济的繁荣 城市科技的创新 城市社区的重塑 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目标:吸引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 |
|
 |
 |
广西馆概况 |
参展主题:绿色家园 蓝色梦想
广西馆概况:按国务院省区市排序来确定各省区位置,广西展位位于中国馆19号展位,总面积约600平方米,长33.6米,宽17.8米,左邻广东馆,右伴海南馆,背靠重庆馆。
广西馆主题:八桂飘香
广西馆展示亮点:
壮乡元素绽放绿色宣言
电子水帘瞬间组字点题
机器壮妹盛情歌舞迎宾
桂林山水置景视频互动
铜鼓地面空间遥相呼应
壮乡风韵亲近绿色家园
钻石空间渲染蓝色梦想
绣球空间愉悦八方贵宾 |
|
 |
|
 |
 |
相关链接 |
|
|
|
|
|
|
|
|
当前位置: |
首页
>> 详细内容 |
共饮清洁水 福泽全乡村——广东省中山市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回顾
2008/7/11 10:33:22 |
|
【字体:大 中 小】【颜色:红 绿 蓝 黑】 |
大约在50年前,广东省中山市供水有限公司日供水量不足2000立方米,供水范围不足1平方公里,只能维持县机关、事业单位用水需求;
20年前,中山市城区供水紧张问题基本解决,但仍有近30万人喝不到洁净的自来水,全市多个管理区连续数年征兵体检无一人合格;
去年9月底,经过市政府及建设局等有关部门、镇区政府的持续努力,中山市成为广东省首个“村村通自来水”的地级市,所有乡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一样,喝上了优质清洁的自来水。
历史:30万人饮用不洁水
上世纪80年代,中山市进行农村水改工作,全市各镇管理区相继建起了乡村小水厂,共有200多座乡村小水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8%以上,农村居民告别了直接饮用河涌水的历史。
当时,全市自来水供水的卫生质量分为3种类型:一是市自来水公司所属两间水厂和镇(区)办的17间自来水厂,供水水质整体良好,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覆盖人口约91.2万人,占全市人口的72.7%%。二是位于五桂山周边的5间镇办自来水厂,所供的水是未经任何处理的水库水,供水质量难以保障,覆盖人口共5.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7%%。此外,有管理区(村)办的小水厂103间,供水范围包括112个管理区共28.3万人,占总人口的22.6%%。这些小水厂由于水源污染、净水设施缺乏必要的检修和保养、管理不善等原因,供水水质低劣,水质不合格。
由于仍有30多万人饮用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不洁水,不可避免地影响了这部分饮用者的健康,也会导致水源疾病的流行。当时,该市多个管理区连续数年征兵体检无一人合格,这与居民饮水不洁不无关系。
3年补贴900万元:22万农民告别不洁水
1996年10月底,中山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解决我市部分农民生活饮用水卫生问题的通知》,要求市环保局加强取水点水源保护,并决定从1997年起3年内,每年拨款300万元,3年共投入900万元,专项用于补贴困难管理区搞供水主管网的铺设。经卫生部门监测水质仍不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镇办水厂,必须于1997年6月底前整改达标,在整改期限内仍未达标者必须停产整顿。
此后,一场历时10年的改水工程逐渐铺开。
1997年,作为供水的主管部门——中山市建委(即现在的建设局)发布《关于提请审议我市部分农民生活饮用水卫生水改补贴方案的请示》,补贴未解决生活饮用水卫生的困难管理区和革命老区。经审定,全市解决部分农民生活饮用水工程总工程费近5400万元,市政府补贴900万元,约占总工程款的16.6%%。
当年,63个管理区水改工程动工,黄圃等20个管理区竣工的水改工程已通过市验收,已有7个镇饮用水达标。
但是,也有一些镇未执行中山市供水整体规划,未实行由水质合格的市、镇两级水厂提供合格的生活饮用水到农村。此外,在资金筹集、管理施工质量上都存在一些问题。1998年,市建委针对存在问题发布《1997年中山市农村水改工作情况及1998年工作意见》。
1998年12月,横门、横栏、板芙、神湾4个镇共32个管理区全部完成农村水改任务。南头、黄圃、三角等7个镇共58个管理区中有25个管理区完成农村水改任务。
截至2000年7月3日,市建委牵头对96个村进行水改工程验收(全市有水改任务的村141个,已完成任务的村占68%%),补贴了521.75万元。也就是,经过两年半的努力,22万农民饮用上了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水。
2007年民生工程:村村通上自来水
至2006年底,中山市尚有坦洲镇、五桂山生态保护区、南朗镇和神湾镇共4个镇区的14个行政村(管理区)涉及36条自然村尚未通自来水,涉及人口34449人。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根楷在市十二届党代会工作报告中将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列为2007年10项民生工程。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启红在十三届人大会议上承诺,在2007年内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工程。
2007年1月19日,市政府在坦洲镇召开了“村村通自来水”市长现场办公会议,要求各部门及相关镇区高度重视,做好工作,争取在国庆节前基本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年底前全面完成“村村通自来水”的任务。
中山市成立“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督查小组,由市建设局协调。同时,坦洲镇、五桂山生态保护区、南朗镇、神湾镇以及市供水有限公司,亦分别成立了“村村通自来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各自的改水工作,把“村村通自来水”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层层落实责任制。
为加快完成全市改水工作,经过反复讨论和研究,市建设局制定了《中山市农村改水工作方案》,报经中山市政府批准后,按计划实施。同时,市建设局还协调各镇区和各相关职能部门,大力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作,积极抓好五桂山、南朗、神湾、坦洲4个镇区的改水收尾督办工作。
按照“村村通自来水”坦洲现场办公会议的精神,五桂山、南朗、神湾3个镇区的改水工程由市供水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和实施,涉及五桂山生态保护区、南朗镇、神湾镇9条行政村的20个自然村,共11949人,投入资金约2250万元;坦洲镇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由坦洲镇政府负责投资和实施,具体工程实施由坦洲自来水有限公司负责,涉及5个行政村的16个自然村、2.25万人,约占全镇户籍人口的34.07%%,投入资金约4130万元。
为保证改水工作有序进行,市供水有限公司认真进行方案研究,保证资金到位,努力克服施工中的重重困难,最终按时按质完成工程。
为做好改水工程验收工作,市建设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市供水有限公司相关技术人员深入到坦洲镇、五桂山生态保护区、南朗镇、神湾镇的14个行政村,逐一验收改水工程,所有铺设管道试压验收合格,全部可以通水。
中山市最后14个未能喝上合格自来水的村全部通了自来水,中山市成为全省首个“村村通自来水”的地级市。 李兆汝 通讯员 蒋朝霞 吴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