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西参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首 页
  聚焦广西馆
  世博资讯
  走进世博园
  通知公告
  主题演绎
  世博回顾
上海世博会概况
时间: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地点: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
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城市经济的繁荣 城市科技的创新
城市社区的重塑 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目标:吸引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
广西馆概况
参展主题:绿色家园 蓝色梦想
广西馆概况:按国务院省区市排序来确定各省区位置,广西展位位于中国馆19号展位,总面积约600平方米,长33.6米,宽17.8米,左邻广东馆,右伴海南馆,背靠重庆馆。
广西馆主题:八桂飘香
广西馆展示亮点:
壮乡元素绽放绿色宣言
电子水帘瞬间组字点题
机器壮妹盛情歌舞迎宾
桂林山水置景视频互动
铜鼓地面空间遥相呼应
壮乡风韵亲近绿色家园
钻石空间渲染蓝色梦想
绣球空间愉悦八方贵宾
相关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细内容
斫木架梁 建绿色之家
2008/7/14 12:53:27
【字体:  】【颜色: 绿
  7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再次强调了建筑节能对于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意义,这意味着建筑节能的力度今后将逐渐加大。近年来,节能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建筑节能在建设领域广泛开展,相应的规范和措施相继出台和实施。在这样的背景下,有着悠久历史的木结构建筑,重新纳入人们的视野,其在节能、抗震等多方面的优势,获得认可。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应该给予相应的推广和发展。  

  绿色节能的木结构建筑  

  7月7日至9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城乡可持续节能住宅发展论坛”上,有两个消息引起在京记者的普遍关注:一是加拿大联邦政府和加拿大卑诗省近日共同宣布,将联合为我国四川地震灾区捐赠800万加元(约合5500万元人民币),用于建造永久性节能木结构建筑。二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发布的关于木结构建筑技术研究检测报告。  

  哈工大的这份报告指出,今年1月至4月,加拿大木业协会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节能技术研究所对一栋轻型木结构住宅进行为期12周的建筑节能及空调供热系统跟踪检测。结果显示,轻型木结构住宅实测采暖耗热量比砖混复合保温结构住宅节省41.99%,采暖季耗煤量节省45.40%。木结构建筑的节能优势远远超过混凝土结构。报告认为,现代木结构建筑是一种真正的可持续节能绿色建筑,具有坚固抗震、保温性好、节能效果显著等特点,应当成为我国建筑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份报告,印证了以往相关研究的结果。2006年清华大学的一项名为“中国木结构建筑与其他结构建筑能耗和环境影响比较”的研究指出,从整个建筑生命周期来看,生产木材所消耗的能量远远小于生产混凝土和钢材所需能量,是一种最为节能的建筑系统。如果用木结构代替钢结构,将节省27.75%%的能源和39.2%%的水;如果用木结构代替混凝土结构,将节省45.24%的能源和46.17%的水。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在所有建筑材料中,木材是惟一可再生的建材,良好的森林资源的管理,可以保证木结构建筑的需要,同时不构成对环境的破坏。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木结构建筑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应该获得发展。  

  安全是木结构建筑又一优势  

  今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建筑物的安全问题再次受到广泛关注。在反思中,木结构建筑以其较好的安全性受到特别的重视和肯定。  

  著名学者阮仪三认为,中国的木构架是神奇的。他分析说,用木材用榫卯搭建的房屋整体是牢固的,从结构体系上说却是柔性的,而不是刚性的,因为所有的构件的节点都是绞结的,就像人的关节,可以允许小的活动。发生地震时,这些木构架的梁柱、斗拱就充分发挥出柔性作用,可以减弱或抵抗地震波。他举例说,天津蓟县独乐寺千年来经历多次地震,特别是唐山地震,岿然不动,只有墙体有些裂缝。还有云南的丽江,全是木结构的房子,7级地震,顶塌屋不塌,墙倒柱不倒。  

  学者李华东在《中国国家地理》上也撰文认为,中华民族不但自文明伊始就睿智地选择了木材等有机材料作为结构主材,而且发展形成了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持续时间最长、技术成熟度最高的结构体系———柔性的框架体系。我国木结构技术的发展,若仅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算起,迄今至少已有近7000年的历史。他指出,当代建筑设计以抵御9度地震为目标,而我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基本上能达到这个要求,而且其代价远远小于西方的“刚”。中国的传统木结构,具有框架结构的种种优越性,如“墙倒屋不塌”的功效,但其柔性的连接,又使得它具有相当的弹性和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能力。这次汶川大地震中,许多文物建筑的墙体均不同程度地受损,但主体结构仍未倒塌,就是这种柔性框架结构抗震能力的表现。  

  毫无疑问,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安全性能是优异的。同样作为木结构建筑,近年从北美“登陆”中国的现代轻型木结构建筑的安全性能怎样呢?  

  加拿大木业协会董事总经理史瑞德说,“5·12”四川大地震以后,惨痛的人员伤亡对住宅建筑抗震能力提出了直接要求。以现代木结构建筑为主的北美地区的经验表明,轻型木结构房屋的抗震性是一个无可取代的巨大优势,应当成为地震多发地区适合推广的建筑形式。  

  加拿大木业协会技术总监张海燕对现代木结构建筑的特性做了描述:用胶合板或定兴刨花板为面板的墙体,在地震时具有极为有效的抗变形能力;木结构体系具有较好的延性,可以屈服、变形而不倒塌;木结构建筑的重量较轻,整个屋体是一个坚固的结构单元,可以在地震中保持完整。  

  根据上述可以看出,这种木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主要归功于重量轻,抗变形,不易垮塌。这与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抗震原理很相近。  

  “木结构”的发展刚刚起步  

  很显然,木结构建筑的节能、环保、安全等诸多方面的良好性能是明确的。而现代轻型木结构建筑在欧美也已有上百年历史,建造技术已经成熟,可以满足各项建筑要求。尽管如此,它如果在我国获得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还任重而道远。新华社的一篇报道中说,在中国目前的民用房地产中,现代木结构有待重新发现。  

  首先人们担心的是木材的来源。一些专家认为中国的国情还不适合广泛推广木结构建筑。他们认为,当前我国森林覆盖率偏低,人均林木资源更是少得可怜,在这样一种国情下推广全木结构住宅,无疑对森林资源保护是一种冲击。专家同时指出,即使木材全部依靠国外进口,大张旗鼓地推广也不可取。  

  其次是土地资源问题。业内人士指出,木结构建筑只能做低密度产品,一般不能超过三层,出于防火方面的考虑,楼间距要很大。北美地广人稀,所以能够大规模开发低密度产品,而国内土地资源相当紧缺,低密度产品是难以大量开发的,木结构住宅开发不可能在国内实现批量的产业化生产,只能是一个产品分支。  

  再就是相关的其他问题,如技术人才、建筑的性价比、建筑规范、系统的市场信息反馈等等,都制约着木结构建筑的发展规模。  

  但记者了解到,虽然困难重重,现代木结构建筑在中国还是有所发展的。如北京首创集团开发的北京温哥华森林别墅项目,采用砖混结构为主体加木桁架屋顶;如2006年上海市政府实事工程之一的徐汇区平改坡项目,运用了全木结构的屋顶,并取得成功。在“2007国际建筑展”上,尽管钢结构住宅势头强劲,现代木结构建筑却当仁不让,也在展会上同台亮相,展示了木结构在设计、建造和居住性能等方面的优势,表达出了现代住宅建筑理念。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司副司长韩爱兴近日对记者说,“木结构”作为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建筑,凝聚了我们祖先和全人类的智慧,应该得到传承和发展。可以相信,木结构建筑在将来会有属于它自己的“领地”,为建筑节能做出贡献,为我国丰富多彩的建筑之林增色。 
  
中国建设报 

投稿】【打印】【关闭】  
 
本网站由广西建设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