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西参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首 页
  聚焦广西馆
  世博资讯
  走进世博园
  通知公告
  主题演绎
  世博回顾
上海世博会概况
时间: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地点: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
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城市经济的繁荣 城市科技的创新
城市社区的重塑 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目标:吸引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
广西馆概况
参展主题:绿色家园 蓝色梦想
广西馆概况:按国务院省区市排序来确定各省区位置,广西展位位于中国馆19号展位,总面积约600平方米,长33.6米,宽17.8米,左邻广东馆,右伴海南馆,背靠重庆馆。
广西馆主题:八桂飘香
广西馆展示亮点:
壮乡元素绽放绿色宣言
电子水帘瞬间组字点题
机器壮妹盛情歌舞迎宾
桂林山水置景视频互动
铜鼓地面空间遥相呼应
壮乡风韵亲近绿色家园
钻石空间渲染蓝色梦想
绣球空间愉悦八方贵宾
相关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细内容
四川省广元市规划和建设局灾后重建规划编制纪实
2008/7/15 10:21:27
【字体:  】【颜色: 绿
  6月1日,广元市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展开。广元市规划和建设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提出的“规划编制要科学论证、突出重点、强化责任、统筹兼顾;既注重近期恢复重建,更注重中长期发展提高;既注重科学性,更注重可操作性,全部灾后重建规划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灾后重建规划体系,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编制全市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集中力量,规划先行  

  “灾后重建,规划是龙头,要先行……我们要认真、细致、高效工作,科学编制出灾后重建规划。”广元市规划和建设局局长何庆在该局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求。为了完成规划编制任务,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占良先后多次到市规划和建设局召开灾后规划编制专题会,指导工作。广元市规划和建设局第一时间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灾后重建规划编制领导小组,3名副局长任副组长,分别负责《广元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乡住房规划》和《农村建设规划》的协调、研究和编制,局总规划师为总技术负责人。抽调16名同志组成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基础资料收集、地形图测绘和数据审查核对。他们还组建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小组、城乡住房建设规划编制小组以及七个县区的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小组及灾后重建规划成都联络组,专门负责与四川省建设厅、省规划编研中心、省规划院等相关部门的对口衔接。为指导村民开展房屋自建,该局确定了“以人为本、以环境为重”的设计理念,于6月8日编制完成了具有安全经济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特点的《灾后重建农房适用图集》,并下发至各县区。  

  心系灾区,智力服务  

  为解决技术力量不足、工作量大的矛盾,该局向四川省建设厅提出了希望技术力量支持的紧急申请。5月24日,省城乡规划研究院院长樊晟,副院长陈涛、高黄根、曹珠朵,总技术负责人韩华及专家组到达广元市后,立即与市规划建设部门技术人员进行座谈,开展工作。5月27日完成了《广元市“5·12”特大地震灾区城镇和乡村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6月10日,省规划院18人的两个专家组抵达该市。为保证灾后重建规划更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保证城镇空间、产业、基础设施布局合理,本着对灾区历史、灾区人民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四川省建设厅、省城乡规划研究院、省规划院和省规划编研中心专家组深入青川、剑阁等灾区一线进行地形、地质、地震等基础资料的收集和调研。6月12日,西安市规划局接到广元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求助函后,立即选派了由8名规划专业技术骨干组成的专家组,在西安市规划局副局长惠西鲁的率领下赶赴广元市,开展《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到达广元后,西安规划编制专家组来不及休息,立即请战,在临时设置的工棚内连夜与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座谈,了解情况,拟定工作计划,分配任务。随即又马不停蹄地赶赴灾区第一线,冒着酷暑和余震不断的危险,爬山涉水,踏勘现场,掌握灾区基本情况。仅用半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苍溪县、旺苍县、剑阁县的《农村建设规划》编制任务,其编制的内容和深度均符合国家灾后重建规划编制的规定和要求,对广元市灾后农村恢复重建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领导带头,树立榜样  

  “灾后重建规划,一个看似普通的工作,其实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相当繁琐和复杂。广元市受灾范围大,损毁严重,灾后重建规划编制任务重,时间紧,涉及的内容多、部门多,协调难度大,资料收集困难。”广元市规划和建设局编研中心工作人员说。地震发生后,该局立即组织人员统计受灾情况,分析灾情,5月25日起草完成了《广元市城镇灾后重建规划指导意见》。负责3个规划编制任务的3名副局长,受领任务后立即带领所属人员赴各县区开展工作,白天在灾区一线现场踏勘、测量数据、调查论证,晚上在帐篷内归纳整理、研究讨论、形成初案,每次到县区始终和工作人员同吃、同住、同战斗。有时因一个数据不准确或不完整,还要连夜赶往县区进行再次收集和核对。5月29日,为收集向省上报送重建规划相关数据,副局长邱阳、总规划师张彬坐镇编研中心,指挥、协调,亲自打电话向县区收集基础资料、核对数据,同设计人员一道通宵加班,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广元市“5·12”城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纲要》初稿。6月27日,副局长吴治军刚忙完手上的工作,就立刻带队赴西安协调西安市规划院继续援助利州区、朝天区、元坝区《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副局长覃敏,在全力抓好活动板房建设的同时,积极同省编研中心协调,加强《城乡住房规划》编制的进度。还抽出时间陪同省编研中心专家组深入一线考察、调研,并多次要求设计人员仔细审核各类数据,保证不漏一项、不错一处。  

  成都——广元、广元——成都,20多天时间,广元市规划和建设局总规划师张彬已记不清往返多少次了。为了在7月5日前完成市域城镇体制规划、城乡住房建设规划和七个县区的农村建设规划等规划编制任务,总规划师张彬日夜兼程,连续奔波在成都与广元之间,每天只能在车上睡几个小时,汽车成了他的“流动寝室”。6月11日晚上9点,他从成都出发,12点回到广元,连夜收集情况、准备基础资料、汇总数据,完成汇报材料时已是6月12日凌晨4点半,5点又从广元赶往成都,参加上午9点建设部在成都召开的规划编制工作汇报会……类似这样的情形,不知道有多少次了。  

  再苦再累,甘愿付出  

  “路是人走出来的,只要我们努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规划人员发出同一种声音。面对交通不畅、地域广、内容多、基础资料不易收集的现状,全体规划编制人员没有丝毫的懈怠和退缩。为了给规划编制单位提供全面、准确、详细的基础资料,奔波在灾区一线收集第一手资料的设计人员,顶烈日、冒风雨、踏泥泞,奔波在城镇和乡村间进行现场踏勘、测绘。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为了尊重当地的生活习惯和民风民俗,还要走访乡村干部,与村民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他们每天至少步行20公里以上,许多人脚上都磨起了水泡。饿了,吃口面包;渴了,喝点矿泉水;鞋磨破了,换上一双继续工作。为搞好青川县乔庄镇灾后重建规划和地形图测绘,5月26日,广元市规划和建设局派出7名规划、测绘人员,早上6点半从广元出发,晚上11点到达青川,随即与青川相关人员就相关事宜研究到深夜两点,5月27日青川、宁强发生了5.4级和5.7级余震,工作人员冒着余震的危险,从凌晨5点开始进行地形图测绘,下午2点半赶回广元,连夜加班到凌晨4点半,完成了乔庄镇规划相关工作。广元市规划和建设局编研中心设计人员佘海元,家住重灾区青川,父母的房屋倒塌,自己的房屋成了危房,从地震发生到现在,至今没有回过一次家,一直坚守工作岗位。  

  桌子上,一份份文件、资料堆了几大摞,翻看、查阅、归纳、汇总、形成材料,每天一上班就开始伏案工作,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偌大的办公室里,常常只听见翻页的哗啦声、写字的沙沙声和电脑键盘敲击声,很多时候过了下班时间他们都不知道。市设计院技术人员宋兵、许勇,主动请缨,无偿参与设计,同市规划和建设局规划编制人员一道,连续奔走在现场和设计室之间,加班加点工作了整整10天。他们说:“我们不能参加灾区一线的抗震救灾,就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灾区人民尽点力吧!”  

  挑灯夜战早已习以为常,通宵鏖战更是家常便饭。从接受任务到现在,全体规划编制人员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没陪家人吃一顿饭,没陪妻儿逛一次街,没好好地睡上一觉。但就这样,他们仍然没有一个人喊苦叫累。截至6月27日,规划编制部门已完成《广元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乡住房规划》初步方案,目前正在对初步方案进行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四县三区《农村建设规划》的规划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 本报记者  景新育  通讯员  陈毅颜  廖雪松 
  
中国建设报 

投稿】【打印】【关闭】  
 
本网站由广西建设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