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西参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首 页
  聚焦广西馆
  世博资讯
  走进世博园
  通知公告
  主题演绎
  世博回顾
上海世博会概况
时间: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地点: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
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城市经济的繁荣 城市科技的创新
城市社区的重塑 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目标:吸引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
广西馆概况
参展主题:绿色家园 蓝色梦想
广西馆概况:按国务院省区市排序来确定各省区位置,广西展位位于中国馆19号展位,总面积约600平方米,长33.6米,宽17.8米,左邻广东馆,右伴海南馆,背靠重庆馆。
广西馆主题:八桂飘香
广西馆展示亮点:
壮乡元素绽放绿色宣言
电子水帘瞬间组字点题
机器壮妹盛情歌舞迎宾
桂林山水置景视频互动
铜鼓地面空间遥相呼应
壮乡风韵亲近绿色家园
钻石空间渲染蓝色梦想
绣球空间愉悦八方贵宾
相关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细内容
美国陷困境向中国求援 呼吁购买更多房贷债券
2008/7/16 9:41:08
【字体:  】【颜色: 绿
  在美国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大政府资助房贷机构深陷困境之际,布什政府呼吁中国央行购买更多的美国政府担保的房贷债券。根据美国财政部2007年6月30日发布的海外持有美国证券情况报告,这两家公司排名前五的外国债权人依次是中国、日本、开曼群岛、卢森堡和比利时。该报告显示,中国持有美国3763.26亿美元的机构长期债券,这其中资产支持债券为2060亿美元。资产支持债券主要就是住房抵押债券,这类债券由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家机构发行或者担保

  美国住宅与都市发展部部长杰克逊眼下正在北京访问,试图说服中国央行购买更多全美抵押协会的证券。

  美国按揭市场拖欠借款情况日趋严重,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大政府资助房贷机构深陷困境。在此背景下,美国政府派遣住宅与都市发展部部长杰克逊来京访问,意在为全美抵押协会的证券招揽中国外汇储备这一大客户。

  据悉,全美抵押协会为4170亿美元的联邦保险和固定利率房贷提供担保。

  上周,杰克逊会晤了央行行长周小川。杰克逊说,全美抵押协会比大多数其他机构更适合提供房贷产品。他表示,与房利美和房地美不同,美国政府为全美抵押协会提供全面支持,在信用风险程度相同的情形下,房贷证券对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收益,比美国财政部债券的效益更好。

  杰克逊也表示,将与中国的商业银行接触,如中国建设银行,商谈购买政府支持下的房贷证券事宜。他补充说,中美两国都面临向民众提供可负担房屋的挑战。

  根据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2007年联合发布的“海外持有美国证券情况的报告”以及彭博社的统计数据,从2004年到2007年,中国对美国证券的持有从3410亿美元翻了3倍,至9220亿美元,其中至少有4140亿美元为美国财政部债券(截至今年4月)。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经济学家塞瑟估计,中国购买的美国证券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

  美国住宅与都市发展部的网站还显示,中国是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最大债权人,持有3760亿美元公司债券。

  美国国内之前就反对政府接手房地美和房利美,尤其是当外国债权人成为这两家公司的重要股东时。美国FreedomWorks组织主席Matt Kibbe认为,政府为“两房”担保的行为是以纳税人的钱来替外国投资人承担风险。他指出,所有政府赞助的企业(GSE)发行的债券,都声明并不是由美国政府担保的。拥有这些债券的投资者既然获得了比国库债券高得多的风险溢酬,也应该自己来承担后果,而不是由美国纳税人来收拾残局。

  美国国会研究处今年1月发表的报告指出,由于储蓄率低,美国经济增长正严重地依赖于高储蓄率国家的资本。美国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发行了大量国库券,其中半数为外国投资者持有。

  塞瑟表示,中国目前已采取分散投资的策略,即使房利美和房地美债券缩水,中国也不会轻易抛售。他认为,美国的纾困计划如果成功降低房贷债券对国库债券的风险溢酬,将为中国带来巨大利益。此外,这一举措正协助加强美元币值,如美元不再下跌,面对升值压力的人民币也将获得喘息空间。

  相关新闻

  房地美 “自救”顺利

  房地美周一拍卖的短期债券受到关注,在投资者对众多金融机构的忧虑阴云笼罩市场之际,房地美通过了这场关键的投资者信心考验。房地美此次30亿美元短期票据拍卖,投标量高于平常。

  美联储新规收紧抵押贷款

  美联储7月14日通过一系列规范住房抵押贷款活动的新措施,旨在更好地保护消费者不受具有欺骗性的抵押贷款行为危害。新措施主要包括:禁止放贷方向没有收入证明的借款人提供贷款;放贷方必须确保借款人有余钱用于支付税收和保险;限制放贷方惩罚提前还款者等。实习记者 王小萱 编译报道
国际金融报 

投稿】【打印】【关闭】  
 
本网站由广西建设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