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个城市国家,土地资源非常有限,它的面积可能还比不上中国一个中等城市。但是,作为一个国家,它必须具备各项功能,因此制订一个仔细的、有远见的规划对新加坡来说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挑战。那么,新加坡是如何规划它未来的用地的呢?
新加坡对自己在21世纪的发展的蓝图可以在它的“ConceptPlan”中得以体现。这个“ConceptPlan”不仅可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且不用牺牲下一代的利益,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计划。据估计,这项规划理念可以照顾到今后四、五十年里新加坡约550万人口(目前为430万)的需要。
它能满足新加坡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包括住房、休闲、交通、社区、商业和环保等各方面的需求。
根据这个全局性的长期规划“conceptplan”,新加坡会制订更具体的中期计划“MasterPlan”,这有点像中国的"五年计划",来指导未来10-15年的发展。它会制订如下的方针:土地的用途:住宅、商业、工业还是政府用地、建筑的密度、建筑的高度,这个中期计划每五年由公众来评议一次。最近的一次在2003年。
解决方案富有创意
海拔和国土面积的稀缺成为新加坡在规划城市时面临的束缚与困挠。如何最大化地利用好土地资源,以满足目前以及未来的需求?在新加坡城市规划陈列馆,你能发现许多富有创意的解决方案。
筑高楼到2007年,新加坡普通公寓楼房将达到50层高。为寻求好的方案,新加坡曾举办了一个国际建筑评比活动,征集在高楼层、高密度的生活空间里的创新生活理念。在DuxtonPlain,将建一座48层楼高的,能容纳1800个家庭的楼。它将拥有屋顶花园,在26楼设跑步房,在底楼开设咖啡馆和便利店,停车库设在地下。
共享尽管筑高楼将有利于土地资源的高度利用,但是由于施工条件限制,摩天大楼无法处处存在。MarineParadeCommunity大厦是这种创意的一个地标性项目。除了海运俱乐部,海运图书馆、戏曲社团、舞台,共用一栋建筑。这里还有263个座位的剧院、玻璃墙的健身馆、屋顶篮球场、室内体育馆、咖啡馆。所有这些,都在一座仅3层楼高的建筑里。
保护建筑遗产
与其它国家一样,新加坡也有城市代表建筑。这些建筑叙述着新加坡的历史,也是新加坡引以为傲的文化遗产。对于旅游者,城市代表建筑是他们留影的最佳场所,这将使他们记住新加坡,同时鼓励他们常常故地重游,甚至来新加坡工作、定居。
新加坡城市规划局在1989年制定出了“保护建筑”计划,由此,即便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的再发展,保护建筑的周边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永远屹立在那儿的建筑遗产将传承文化,留住具有历史意义的环境和楼房。目前在册的保护建筑超过6400栋。
均价:3万元/平方米
据凯德置地介绍,亚洲金融风暴后,新加坡楼市上下浮动一段时期后,终于在2003年趋于稳定。新加坡主要地段的楼盘价格基本维持在约700新元/平方尺,折合人民币约30240元/平方米。
据了解,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新加坡楼市曾出现过两次“泡沫”,一次是在八十年代初,另一次则是在九十年代初。
1996年5月,新加坡房地产“泡沫”已经到了危险的程度,政府不得不出台限制投机行为的措施为房地产市场降温。这些措施要求在以后三年内的房屋买卖中,首付20%,并上缴3%的印花税,卖房者也须上缴所得税和印花税。1996年第三季度房价下滑,1998年第四季度到1999年第一季度新加坡楼市回落到了近年来的最低点,主要楼盘均价约为650新元/平方尺,而在1997年第一季度,主要楼盘曾攀升至1000新元/平方尺以上的高位,折合人民币43200元/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