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西参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首 页
  聚焦广西馆
  世博资讯
  走进世博园
  通知公告
  主题演绎
  世博回顾
上海世博会概况
时间: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地点: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
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城市经济的繁荣 城市科技的创新
城市社区的重塑 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目标:吸引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
广西馆概况
参展主题:绿色家园 蓝色梦想
广西馆概况:按国务院省区市排序来确定各省区位置,广西展位位于中国馆19号展位,总面积约600平方米,长33.6米,宽17.8米,左邻广东馆,右伴海南馆,背靠重庆馆。
广西馆主题:八桂飘香
广西馆展示亮点:
壮乡元素绽放绿色宣言
电子水帘瞬间组字点题
机器壮妹盛情歌舞迎宾
桂林山水置景视频互动
铜鼓地面空间遥相呼应
壮乡风韵亲近绿色家园
钻石空间渲染蓝色梦想
绣球空间愉悦八方贵宾
相关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细内容
老百姓昼夜排队抢号 经济适用房背后猫腻太多
2005/7/25 8:30:41
【字体:  】【颜色: 绿

地方政府政绩观错位 开发商有恃无恐

 

稳定房价,让老百姓买得起房住得起房,是此次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但房地产市场的一对矛盾日益突出——一边是老百姓昼夜排队抢号,对经济适用房极度渴望;一边是经济适用房投放量逐年缩减,甚至有的城市叫停经济适用房。透过经济适用房建设的种种怪现象,人们看到的是一些地方政府监管的缺位,利益观和政绩观的错位,以及开发商翻云覆雨的有恃无恐。

 

记者了解到,经济适用房“一号难求”,首先源于供应量的严重不足。像北京这样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每年经济适用房竣工面积仅为住房供应总量的十分之一。而且相关项目推进缓慢,居民颇有怨言。

 

重庆市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4年全市经济适用房投资额比上年下降约34%,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分别下降约20%19%。而商品房开发面积同比增长超过16%

 

问题还不止于投放量缩减。事实上,东部有些城市已停建了经济适用房。中西部有些城市尽管喊了多年,但其经济适用房项目还停留在“规划”图纸上。

 

实际情况可能比统计数据更糟。在东南沿海一省会城市,一位多次参与经济适用房设计方案审查会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现在很多所谓的经济适用房都是省市单位自己出钱造的福利房,房子盖好后只在系统内销售,但这些房子全都被算入全市当年经济适用房总面积中。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专家直言不讳:这一态势弱化了对商品房价格上升的抑制作用,在住房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不利于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解决。

 

经济适用房现实需求很大,为什么各地政府投放规模连年缩减?

 

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会长包永江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主要是一些地方政府利益观和政绩观错位。按照政策,用于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土地,政府将减免土地出让金,并给予配套建设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由于商品房建设的土地收益远大于经济适用房用地,许多地方在“经营城市”的利益驱动下更希望高价拍卖土地,从而人为缩减了经济适用房计划。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董藩说,有效解决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诸多怪现象显示,一些经济适用房受到了开发商的“操纵”。具体表现是:一些开发商在经济适用房开发中我行我素,时常从自身利益出发,自行定户型、定面积、定销售对象,导致住宅面积过大、总价过高现象,超出了中低收入家庭的购买能力,事实上将一些最需要经济适用房的群体挡在了门外。

 

有关专家批评说,排队、放号、摇号等都是开发商说了算,给开发商留下了很大的炒作空间。据知情人士透露,在北京一些经济适用房项目上出现的“长队现象”,不排除有开发商故意炒作之嫌。一些开发商精心策划,故意放风,助长了排队抢号、倒卖房号等现象,以此吸引购房者和媒体的“眼球”,最终达到倒卖经济适用房、变相加价等目的。

 

孙翠兰认为,开发商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让开发商承担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发售的部分“政府职能”,本身就是一种扭曲的价格双轨制。在一些关键的节点上,应该充分体现出政府的作用,而不能完全让开发商“操纵”。经济适用房作为政策性住房,应该是由开发商完成建设任务,竣工验收后交由政府指定的机构运作,发售环节要置于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之下。否则,一定会出现不公平或失控情况。

 

一些专家对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人群定位提出质疑。他们认为“中低收入家庭”这个概念过于宽泛,缺乏明确科学的细分。

 

考虑到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发售监管难,也有专家主张取消经济适用房,转而对低收入户采取直补的方式,即变“补砖头”为“补人头”。董藩说,对提出购买经济适用房申请,经严格审查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群进行货币补偿,这样既减轻了政府的建设和监管压力,又为购买者提供了多种选择的可能。

 

从今年3月始,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办两个文件打出房市调控“组合拳”,要求稳定房价,增加中小户型和经济适用房供应。但这一预期目标能否达到,关键在于落实。如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就会大打折扣。一些专家建议,国家应强制要求地方政府提高经济适用房总量和比例。同时对经营高档商品房的开发商,可按“以高带低”原则,要求其配套建设一定比例的经济适用房,否则不予审批。

经济参考报 

投稿】【打印】【关闭】  
 
本网站由广西建设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