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由宁波市鄞州区区政府与《中国建设报·中国楼市》共同主办的“住在鄞州·区域地产经济发展战略高层峰会”上,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杨慎就国家宏观政策及今后房地产发展趋势作了深刻剖析,杨慎同时指出:“房地产企业必须有全局观和责任意识”。
杨慎表示,目前国内保持持续高位运行的产业主要还是房地产业。仅从就业来看,全国的城市建筑工人已达4000余万人,房地产业每年上交的利税也已达4000多亿元。另外,房地产业在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如果最终没有消费作支撑,势必造成建设规模无效扩大、拉动生产资料全面紧张以及刺激基础产品价格的上涨。因此,开明的房地产企业应有全局观和责任意识。
国家调控房地产业的三大原因
杨慎指出,要站在全局和政治的高度来看待这次国家的宏观调控。他认为,国家之所以要调控房地产业,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部分地区房价涨幅过快、投资增幅过快。2000年到2003年,房地产业每年投资增幅为5%—7%;到2003年后,其增幅达到30.5%。虽然去年国家予以适当控制,但增幅仍有29.5%。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我国资源供应能力受到制约,特别是一些非节能型房屋的建成,出现了能源消耗的巨大黑洞。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在统筹发展过程中必然要考虑到社会公平与资源合理配置。
二是房屋价位过高,影响了中低收入者满足居住需求。因此,把房价过快增长的势头控制住,有利于社会稳定。
三是抵制、防止国外、境外资金的大量流入刺激人民币升值。杨慎指出,2003年开始,大量的国外、境外资金流入,并直接对准中国的房地产业,若任凭其发展下去,将会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拉动物价的上涨。
而对业界和普通消费者都十分关心的房价问题,杨慎强调,国家通过宏观调控不是为了降低房价,而是为了稳定房价,把过快增长的势头控制住。他说:“可以肯定,房价增幅一定会跌,而且今年房价的增幅会跌到10%以内”。
住房严重短缺时代已结束
杨慎说,经过前20多年的快速发展,全国新建城乡住宅240亿平方米,折合2.3亿套,绝大多数百姓住房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人均居住水平比过去提高了2.5倍。我国住房严重紧缺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住宅产业今后20年将进入平稳发展期,不可能再保持跨越式的发展速度。要做到持续健康发展,应遵循统筹兼顾、量力而行、规模适度、增速平稳的原则,在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求发展,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努力做到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同居民收入增长相适应。
房地产开发要坚持适度原则
杨慎指出,今后我国房地产开发应该坚持适度的原则,经过四年的调查研究,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提出了“一、二、三”方针,具体是:第一,全国每人每年城镇住房面积要增加1平方米。第二,房地产的开发投资每年增加20%左右,不宜过高或过低。第三,全国城乡每年新建改建住宅总量(含必要的配套设施)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不超过30%。“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发展,到2020年,全国的人均住房就可以达到35平方米,基本达到小康标准。”杨慎说。(作者:慈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