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建筑设计院 马凯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六西格玛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的不同,提出借鉴六西格玛管理的一些先进理念来提高设计质量,并从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配制管理与六西格玛管理的相似之处,得出从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的角度看,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可获得更大的收益。
关键词:六西格玛(6σ)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1987年摩托罗拉公司创立了六西格玛(6σ)的质量管理策略,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从此,由霍尼韦尔、通用电器到诸多欧美工业巨头乃至全球500强,由制造业到非生产制造业,掀起了一场6σ质量管理的风暴。
具体说,6σ的目标就是产品或顾客服务的缺陷仅为百万分之3.4。这意味着在生产制造流程或顾客服务流程中,若有100万个出现缺陷的机会,6σ的质量水准才使缺陷出现3.4个。6σ是人类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最完美的质量水准。6σ管理不仅仅是一套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改进业务流程的方法,一种由交流、培训、领导、团队工作、评估,以及对顾客高度关注所驱动的战略。
六西格玛(6σ)管理与传统的全面质量管理相比,影响质量控制结果的因素在下面几项上是一致的:
(1) 人力(manpower):实施过程中的人员,是设备的操作者或服务的提供者;
(2) 机械(machinery):设备,包括各种非消耗性工具
(3) 物料(material):在过程中使用或消耗的原料
(4) 方法(methods):程序、流程、操作指南
(5) 环境(mother-nature):工作环境或其他对过程产生影响的变动因素,不仅仅指自然环境。
6σ管理增加了一个重要因素—--量测,其原因是:在6σ管理中,对服务过程的绩效和顾客满意度需要给出量化的评估方法;另外,当过程变异很小时,量测误差的影响程度就相对较大,需要做量测系统分析。而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对服务过程没有量化的比较,生产过程是主要针对3σ的低质量管理,过程本身的变异很大,量测系统的误差相对很小,没有必要做量测系统分析。
目前设计质量管理主要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进行操作,在过去设计客户要求不高,竞争激烈程度一般的情况下尚能保证设计质量,而近年来设计行业竞争加剧,在这种情况下引进6σ管理理念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即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增加对服务过程的绩效和顾客满意度需要给出量化的评估方法。通俗地说就是加强顾客反馈意见对设计的改进,以及设计完成后的建筑工地服务中顾客满意度的测评,通过这些反馈及测评的工作不断地提高设计水准,进而增加自身的竞争力。
在施工质量控制方面,6σ管理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例如,施工混凝土时为了达到95%的保证率,按下式确定施工配制强度:μƒcuk=ƒcuk+1.645σ,(其中μƒcuk为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ƒcuk为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σ为施工单位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当施工单位有近期混凝土强度的统计资料时,σ可按下式计算:σ=√(∑ƒ2cu,i-nμ2ƒcu)/(n-1), (其中ƒcu,i为第i组混凝土试件强度,μƒcu为n组混凝土试件强度的平均值,n为统计周期内相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试件组数,n≥25)。由以上算式可知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规范规定1.645σ的正标准差以保证95%的保证率,由于混凝土材料的离散性以及管理水平的限制,提高保证率必将加大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一定程度上成本令人无法接受,规范的这种规定可能就是安全性与成本两者之间的一种折衷(个人看法);另一方面,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越高,σ越小,成本越低,这就促使施工单位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及搅拌工艺,以降低成本。这尽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6σ管理,它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提高产品质量最终获得更大的收益,因此,对于施工单位来说,随着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大于质量管理所付出的费用,而过去的一些看法认为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会增加成本,从6σ管理来看,它未看到质量管理提高后所获得的巨大收益。
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管理中借鉴6σ管理理念,对提高质量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六西格玛过程控制技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建筑施工,同济大学出版社
[3]建筑经济与管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