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的源泉。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仅有2300m3,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由于超量取用江河湖泊及地下水,加剧了江河断流,导致地下水位连年降低,形成大面积地下漏斗,引发地面沉降。另一方面,城市中大量雨水无法下渗,白白排出,既增大了城市的排洪量,也恶化了水资源环境。所以,把雨水作为一种污染源加以控制,作为一种资源、一种财富来收集、利用,是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并且影响深远。这对北方尤为重要——华北北部、西北大部分缺水地区年降雨量不足400mm,北京的年降雨量也只有600mm,人均占有量为300m3,是全国的1/8。
党中央及各级人民政府对于雨水的立法和利用给与了充分的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洪法》和《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与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制定,使雨水的收集和利用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
我国的雨水收集工作,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研究,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部分严重干旱地区的雨水利用工程,直接解决了居民的饮水问题,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在城市则主要体现为城市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与实施雨水工程同步进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收集屋面雨水引入绿地,深入地面实行蓄水下渗,或者与中水设施相结合,经过净化作为中水使用;二、在道路、广场、停车场、庭院等地方铺装透水材料,使雨水便于渗入地下,也可以将雨水集中引入透水区域用于灌溉或储存利用;三、把雨水工程与建设工程的景观水池等设施合并建设为统一的储水池,把草坪绿地建设为雨水的支流设施。
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方法很多,各地有很多经验与方法,并进行了一些针对性的研究工作,从而使新的发明和使用设备逐步应用于工程实践。水资源十分贫乏的北方地区更应关注和重视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