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世博会概况 |
时间: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地点: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 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城市经济的繁荣 城市科技的创新 城市社区的重塑 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目标:吸引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 |
|
 |
 |
广西馆概况 |
参展主题:绿色家园 蓝色梦想
广西馆概况:按国务院省区市排序来确定各省区位置,广西展位位于中国馆19号展位,总面积约600平方米,长33.6米,宽17.8米,左邻广东馆,右伴海南馆,背靠重庆馆。
广西馆主题:八桂飘香
广西馆展示亮点:
壮乡元素绽放绿色宣言
电子水帘瞬间组字点题
机器壮妹盛情歌舞迎宾
桂林山水置景视频互动
铜鼓地面空间遥相呼应
壮乡风韵亲近绿色家园
钻石空间渲染蓝色梦想
绣球空间愉悦八方贵宾 |
|
 |
|
 |
 |
相关链接 |
|
|
|
|
|
|
|
|
当前位置: |
首页
>> 详细内容 |
共享共办共赢 访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局长洪浩
2008/8/22 17:22:18 |
|
【字体:大 中 小】【颜色:红 绿 蓝 黑】 |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要做到“机遇共抓、资源共享、主题共演、活动共办、声势共造”,那么,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究竟有哪些机遇共享,苏浙沪之间有哪些响应和互动,上海为长三角要做好哪些服务,记者专访了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局长洪浩。
主题共演:近水楼台先得月
记者:2010年上海世博会,估算参观人数是7000万人次。在这数字背后,对长三角而言,世博会是否有着更深刻的含义?
洪浩:世博会是一个“经济奥运会”、“文化奥运会”。世博会的历史表明,一届成功的世博会,可对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产生5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影响。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时的先发效应、筹办时的直接效应、结束后长期的后续效应,必将对长三角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世博会的举办为长三角城市群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融入世界、树立城市品牌的千载难逢的机会。因此,我们必须充分抓住世博机遇,放大世博效应,进一步打响长三角地区作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这一整体品牌,实现共同发展。
记者:我们知道,“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那么在共同演绎这一主题方面,长三角各城市能否近水楼台先得月呢?
洪浩:上海世博会要得到全国各地支持,是否能够搭建各省市共同办博的全国平台,是世博会能否成功的关键。但是,长三角地区作为国内领先和经济最发达的城市群之一,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应该有更深刻的理解。上海世博会设立省区市联合馆,提供给各省区市600平方米左右的参展面积。苏、浙两省离上海最近,本身展览业就很发达,预计会有精彩的展示呈现给世博会。另一个亮点在于“城市最佳实践区”,这是世博会历史上的首创,将展示全球有代表性城市所公认的、创新和有价值的各种实践方案和实物。长三角已有不少城市拿出了优秀、示范性的案例报名参加。
资源共享:2000万人次游苏浙
记者:也就是说,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长三角而言,不仅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推进长三角合作的良好平台。苏浙沪三地就世博会展开合作有什么具体抓手吗?
洪浩:非常多!譬如,旅游资源共享,上海世博会历时半年,包含了“五一”、“十一”等假期和20余个双休日,这将为国内外旅游者提供较为充足的旅游时间。而且,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丰富,集中了15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处国家级度假区以及数十个大型主题公园。如果世博会7000万参观人次中有35%会顺道去上海周边转一转,这就涉及2000余万张门票的推广和巨量游客的组织,是一个庞大工程。
其次,是宾馆资源的共享。世博会举办期间,每天约有40万人次参观世博园,高峰时期可能会有70万人次,极端高峰将达80万人次。鉴于世博会期间客流的短暂性,上海不宜单独为举办世博会建造更多的酒店宾馆。我们初步估算,到2010年,上海的宾馆床位数字缺口约在20万左右。届时,大部分超出上海接待能力的游客将通过长三角异地住宿来解决。
再次,是人才资源和志愿者资源的共享。目前上海人才无论是总量和素质,都远不能满足需求,特别是会展运作人才,包括语言、公关、会展运营服务、展示工程等方面人才尤其紧缺。同时,在世博会运营期间,初步预计需要志愿者数十万人,上海在这方面还存在缺口。长三角周边地区集聚着大量优秀人才和大学生,共享这些资源将是解决上海世博会人力资源紧缺的重要途径。
还有基础设施的共享。围绕世博会,上海正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新一轮的基础设施升级和扩容,并且在强化区际交通、通讯信息、江河整治、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亟待与苏、浙进行合作、协调。此外,在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预计将有两万场活动,需要大量的活动资源,长三角可以组织有民族特色、有影响力的一流艺术精品到世博会展演,也可以将较为经典的文化节庆品牌项目引入世博会。
做好服务:期待过境签证延长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自上海世博会筹办以来,苏浙沪已有哪些响应和互动?
洪浩:2002年,上海世博会还在申办中,当时上海申博办曾在长三角举办过“申博之旅”,到了杭州,当时已81岁高龄的沈伯欣老人换了好几辆公交车赶到吴山广场。沈老伯曾目睹过1929年的杭州西湖博览会,他见到申博办的工作人员时声音都颤抖了,他说:“黄浦江的源头就在我们杭州西天目!就冲这一点,中国申办上海世博会我要举双手支持!”可见,上海世博会在长三角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感情基础”。申博成功以来,苏、浙、沪高层表达了加强合作的共同愿望,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把上海世博会作为三地合作的重要事项之一。仅2007年,世博局就接待了数十批长三角地区党政代表团参观、指导。
同时,上海也主动做好服务。如2005年,由上海、南京等6城市发起的长三角城市会展联盟正式成立,目标是“协调长三角会展业,服务上海世博会”。又如在2006年杭州首届休博会上,上海世博会进行了大力推介,而上海世博会在杭州的倒计时钟也在去年揭幕。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我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也提出倡议:为吸引更多海外人士参观世博会,推动长三角旅游业的发展,建议在世博会举办期间,即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从上海口岸进入的境外人员在上海的过境签证从目前的48小时延长至1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