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在“人民币升值及海外买家心态的影响”座谈会上,包括华东分院副院长陈晟、国泰君安固定收益证券总部董事总经理周理、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高级分析师陈昱新等专家首度达成共识:迫于年底银行贷款必须归还、春节之前工程队催款结算的双重压力,发展商必须研究明年年初开始的销售压力加剧之后的对策。
陈晟认为,一季度本就属于年度销售中的淡季,按市场现状,开发商的销售回款会面临困境。因此,传统的春节淡季前后,将会出现一批不堪资金重压而价格“失守”的发展商。
“今年秋季,可能会有一些楼盘的价格出现进一步下跌,但那还能看作是发展商迎合市场的促销之举。明年一季度才更应该引起预警,因为那将是各方压力综合下的被动结果,部分资金链紧绷的企业可能会被拖垮。”陈晟说。
不过,对于“境外机构投资者仍将持续进入上海楼市”这一观点,以上专家一致认为,人民币升值的过程对人民币资产总体而言是有益因素。
与内地地产开发企业收缩资金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外买家和投资机构仍将陆续进入上海市场。目前,上海业界盛传,至今年年底,摩根士丹利还将在上海市场出手收购。
尽管人民币升值成为海外买家入场的一大动因,但几乎所有与会专家都指出,这并不代表海外买家为豪赌人民币升值而来,即只做短期投机。“他们同时也看好中国内地房地产市场的前景,希望获取稳定回报,做长期投资。”
“原来进入内地市场的基金,多属快进快出的对冲基金;而现在进入的,则逐步倾向于长期投资,来自于全球各地。”第一创业证券分析师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最新提供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上海房地产市场的海外基金主要来源依次是:港澳台地区,占33%;北美,占20.5%;东南亚,占20.5%;此外还有日本、韩国和欧洲。
“海外基金来源分布比较均匀,主要还是以华人背景的投资者占绝大多数。”陈晟说。
一般而言,机构投资者重点关注上海的写字楼市场和商业地产,而个人投资者则对高档公寓和别墅更感兴趣。
由于普遍认为目前人民币升值尚未到位,人民币资产的增值性使买家心态坚挺,缓解了宏观调控下的抛售心态。在人民币升值对高端物业市场将带来怎样的影响方面,62.5%的机构认为是利好。
戴德梁行投资部助理董事叶建成也表示,至少在未来两年内,大多数机构投资者还将积极扩充中国内地市场物业拥有量。
到明年年初,开发商可能话语权尽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