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突出抓好农村灾区恢复生产工作,全市晚造生产掀起高潮,水毁水利设施修复、养殖业恢复等其他各项工作也有条不紊地开展。至今,全市晚稻插秧面积已达80多万亩,其中优质稻比例占80%以上,下半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30多万亩,生产进度均比去年同期快近一倍。
据了解,针对今年6月下旬的特大洪灾,梧州市灾后立即明确了农村灾后恢复生产、开展生产自救的目标,推出一系列帮扶措施,并于当月底拨出182万元,组织6.75万公斤优质杂交稻种子免费发放给1.6万多户重灾户,同时组织一批蔬菜种子,供应三个城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至7月底,全市9700亩的“菜篮子”生产基地已全部恢复生产。为进一步加快晚造生产进度,最近,梧州市又安排100万元专款购买化肥等生产资料,农业部门则继续组织工作组深入灾区加强技术指导,抢时间,抢季节,确保全市晚稻插播早日完成。
全市各地分清轻重缓急,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组织人力、物力修复水毁水利设施。截至7月底,全市已完成修复灌溉、人饮工程639处,恢复灌溉面积23万亩,恢复保护农田面积12万亩,修复水毁农田9万多亩。此外,全市养殖业已基本恢复生产。至今,全市已修复鱼塘塘基近3万米,修复江河网箱1.2万平方米,占应修复的94.5%,恢复鱼塘养殖2.5万亩,占受灾面积的8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