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有几大值得关注的趋势,其中最主要的是规模化、集约化将成为房地产行业发展的特征,节能环保型建筑将越来越成为行业的焦点。
目前,全国有35000家房地产公司,仅北京就有3000多家房地产公司,这是行业明显不成熟的标志。类似彩电、冰箱等行业,当市场上存在3000家彩电厂时,其价格绝不会在1000元左右,或许花费6000元也买不到。正是由于其在激烈竞争与市场规律作用下优胜劣汰,成为规模化、集约化产业,方能有效降低成本,显现其行业发展的成熟度。而眼下房地产行业的成熟度远远不够。只有大浪淘沙,全国剩余1000多家房产企业,而主流房地产占50多家时,其行业才算基本成熟。
我国能源日趋紧张,建筑却占40%的高能耗,节能建筑将成为房地产行业的重要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关于新建居住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等相关节能法规陆续出现,住宅节能标准也有望出台。此类标准的逐步浮上台面,将大大加快我国节能建筑发展的脚步。
节能与环保是永恒的主题。建筑节能与业主并不是矛盾体。按理说,业主应该对建筑节能满腔热情,关键问题出在两个方面,第一,节能设计是否有效;第二,节能成本是否合理。例如,我国的商场几乎全部采用空调控温,冬季商场内与室外温差相距太大,人们寒衣素裹地走近商场,却由于室内温度太高而产生烦躁情绪,影响了商场的“驻足率”,这是我国大多商场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使商场的舒适性与节能相得益彰?我们开发的华贸商场在加大室温调节程度之时,充分利用自然因素,将室外温度引入室内,减少空调的使用,这在技术设计上完全可以解决。
节能措施是否意味着投入的增加?其实,任何一个节能设计相较于传统设计而言,投入增加是必然的。但是,此类投入完全可以通过今后几年节约的能耗成本进行回收。
任何一个有责任的发展商,或是一个做长期持有物业的发展商,对建筑节能都会有非常大的兴趣和积极性。因为考虑到能源费用的不断升高,任何节能的投入都可以回收回来,此乃一项很有价值的投资。但由于现今房地产业结构主要围绕销售性物业,卖完即止,客观上也是一个节能阻力。
当然,节能的应用推广不等于为了卖楼而“做噱头”。只有让建筑节能成为一种普遍的、可行的、高效的、成本合理的技术,才更有利于推广。我建议设计部门应对建筑节能做充分研究,简单的照搬、应用或排斥,都是形而上学的表现。
推广节能不能仅靠政府文件,节能应是原动力而不是政府的压力。节能可以给人类生活、企业投资带来不可小觑的回报。它的原动力是通过建筑节能设计、技术的采用,给住户提供更高的舒适度及更好的回报,节约用电、耗能等成本。政府文件是一个助推器,如果仅仅依靠政府的压力来被迫节能,其结果是短命的。只有当建筑节能深入人心,成为建筑的原动力之时,其势方能彰显。(北京国华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房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