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部城建监察办公室副主任 卢英方
(二00五年八月十四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同志们: 城建监察专业委员会举办这次城建监察培训班,交流全国各地城建监察工作经验,研究探讨城建监察工作中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发展,对于提高城建监察工作的水平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城建监察工作是建设部的一项重要职责,早在1988年,国务院在批转中央编委关于建设部“三定”方案中就明确规定,由建设部负责归口管理、指导全国城建监察工作。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指导城市市容环境治理和城建监察”再次被列为建设部的重要职责,由建设部城建监察办公室具体负责。因此,建设部高度关注各地的城建监察工作。在此,我代表建设部城建监察办公室对在座的各位专家、教授和从事城建监察工作的同志们来参加这次培训班,表示衷心地欢迎,对新疆建设厅对这次培训班给予的精心组织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借这次培训班的机会,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认清当前形势,坚定搞好城建监察工作的信心 (一)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建监察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我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阶段,城市数量越来越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城市各类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不断完善,而通过城市管理以维护和强化城市功能,满足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但由于过去多年来我们对城市管理重视和研究不够,导致城市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随意占用城市公共空间、人为损坏城市公共设施、乱倒垃圾、乱排污水等违法现象大量存在,不仅影响城市容貌和环境秩序,而且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加强城建监察工作加以解决,城建监察工作越来越得到政府的重视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为我们开展城建监察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决策的提出,对城建监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城建监察的进一步发展再一次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2005年政府工作必须着力做好的三大任务之一,这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这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具有时代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标志着我们党在治国理政理念上的升华,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全体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众所周知,我们过去强调经济建设多一些,城市经济发展了,其他方面没有同步发展,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和矛盾,如经济的发展以资源的大量耗费为代价,盲目开发破坏城市环境等,影响了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了群众利益的实现。所以,中央强调要加强政府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城建监察作为政府加强公共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责,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城市如果今天检查井盖丢失发生伤人事故,明天煤气爆炸,群众连起码的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怎么会有安定有序的局面,又怎么建设和谐社会。当然,我们不但要看到城建监察工作面临的机遇,也要看到我们肩负的责任,必须按照中央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建监察工作的水平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 (三)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的城建监察工作和城建监察队伍,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和逐步完善的发展历程。目前,城建监察工作已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全国600多座城市都建立了城建监察队伍,监察队员人数达到20多万。城建监察队伍也已成为一支规模较大的行政执法队伍;执法方式和范围也从各专业部门分散实施城市规划、市政工程设施、公用事业、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方面的监察执法权,到现在许多城市建立了综合性的监察队伍实施城建行业的行政处罚权,还有部分城市跨行业行使行政处罚权,其执法范围已延伸至环境保护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工商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无照商贩的行政处罚权、公安交通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侵占道路的行政处罚权等等。当然现在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一些地方的监察队伍的体制不顺、名称不一,监察队伍的着装问题、人员编制问题、经费问题等,目前建设部正在积极与有关部委协调。总之,经过多年的发展,城建监察工作和城建监察队伍在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地位和作用已经得到群众和政府的认可,相比以前,我们更有经验、更有信心搞好城建监察工作。 二、学习北京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经验,进一步提高城建监察工作水平 北京市东城区在城市管理中,创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经过一年多的实际运行,在解决当前的城市管理问题和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建设部于7月18日—19日在北京召开了现场会,总结了北京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经验和做法,并决定在全国推广这一模式。多家媒体对东城区的做法进行了报道,东城区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成为各地关注的焦点。城建监察委员会将其列为这次培训班的重要培训内容,明天北京市东城区的同志要作详细介绍,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东城区的这一城市管理模式,并结合城建监察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 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一个显著特征,两项核心内容”。“一个显著特征”即数字化技术的整合和应用是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显著特征,东城区的这个新模式以一套“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为支撑,这套信息系统是多项数字技术的集成,如利用网格地图技术,将城市管理区域进行了精细划分,构建了城市管理的地理空间体系;利用地理信息技术(GIS),实现了城市管理对象的有序、精确定位;利用卫星定位技术(GPS),实现了对城市管理监督员地理空间上的准确定位,从而实现了城市管理问题(部件和事件)的准确定位;利用遥感技术(RS)和移动网络技术实现了信息的快速采集和传输;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起了运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基础平台等等。 “两项核心内容”,一项是管理体制上的,新模式对几十个专业管理机构的职能进行了整合,建立了“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为两个轴心的城市管理新体制。在过去的管理体制下,管理机构众多,职能交叉,容易形成推诿扯皮,对此我们可能都有很深的体会,如居民小区建了餐饮娱乐场所,噪声扰民,油烟污染环境,群众投诉,环保部门让找规划部门、规划部门让找城管执法部门、城管执法部门可能又让找卫生部门,几轮下来,问题没解决,生一肚子气,群众意见很大。在新模式下,有问题就找监督中心,监督中心就转给综合管理委员会这个处理问题的“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将问题交给哪个机构处理,处理问题用了多长时间监督中心都有记录,以监督促管理,减少了推诿扯皮,提高了效率;另一项是管理手段上的,新模式实行“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将所有的城市管理对象进行分类编码,摸清了城市管理对象的底数,将城市管理区域划分为若干个万米单元网格,把城市管理对象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中,实现了城市管理的精确化。 (二)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取得的主要成效 第一,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实施,彻底改变了城市管理传统体制、方法和手段。一是在管理体制方面,变城市管理对象分散多部门管理体制为跨部门统一指挥协调和评估考核的管理体制。二是在城市管理方法方面,变滞后式、突击式、运动式管理方法为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方法。三是在管理手段方面,变手工条块式管理手段为信息化协同工作式管理手段。管理体制、方法和手段方面的创新,带来政府提高执政能力、降低管理成本和保障群众利益方面的实际效果。 第二,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实施,提高了政府在城市管理方面的执政能力。主要有两点:一是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效率。据东城区统计,新模式的实施,对城市问题的发现率和处理率均达到90%以上,处理时间由原来的平均7天提高到现在的12小时,一批群众反映存在多年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二是密切了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城市管理监督员进入社区,与群众实现了“零距离”接触,居民身边的“琐事”通过监督员这个纽带及时成为政府案头的大事,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提高了群众的满意率。 第三,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新模式以较低的投入大幅度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东城区的投入相对区财力是小数,但是产生的效果是高的,处理问题及时了,城区环境改善了。而且在新模式下,通过整合信息资源和管理资源,由于各专业部门减少巡查和处置人员,精确管理带来的巡查、处置、部件损失和车辆等成本的节约等原因,大大了降低政府在城市管理方面的成本。 第四,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实施,改善了公共服务的质量,保障了群众的切身利益。东城区实行了城市管理新模式以来,群众感到,投诉有门了,身边的小事有人管了,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解决了,城市环境悄然发生了变化,群众享受到了更好的服务,利益得到了保障。新模式信息系统的开通,保证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群众的身边事可方便地传递到政府案头,你不办,群众来监督你。所以群众的安全感增强了,生活更舒心了。 第五,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实施,为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奠定了组织和技术基础。新模式基础数据丰富、指挥调度有效、技术手段完善,在此基础上,新模式可进一步向包括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社会保障、社区卫生等管理在内的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方向拓展,对我国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的广泛开展,将是一个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三)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带给城建监察工作的思考 东城区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是一个综合管理体系,城建监察是其中的一部分,那么,具体到城建监察工作,东城区的城市管理模式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我们如何学习东城区的经验,促进城建监察工作,我考虑了几点,与大家探讨。 第一,要学习精确敏捷的管理理念,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我们在管理乱设摊点的小商贩时可能有很深的体会,监察人员刚到,商贩就跑掉了,监察人员一走,商贩又出来了,还有非法张贴小广告已经成为城市管理中的一大“顽症”,我们的做法只是进行清理,非常被动。今年两会期间,不少代表都提意见,要求我们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此类城市管理的难题。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东城区的管理理念,研究建立快速的反应机制,及时阻止违法行为的发生。 第二,树立政府与社会协同管理的理念,建立群众参与的联动机制。经验表明,城建监察工作没有群众的支持、参与是搞不好的,东城区的城市管理模式能够取得成效,很重要的一点是群众的积极参与,学习北京市东城区的经验,就要把“人民城市人民管”真正落到实处,紧紧依靠群众的力量,形成抓好城建监察工作的合力。 第三,强化政务公开工作,建立监督评价机制。要公开办事程序、办事条件、办事责任、办事纪律,建立和加强内外监督机制,把监督、评价的权力交给群众,以群众的监督促进工作水平的提高,以群众满意程度作为我们工作好坏的标准。 第四,加强监察队伍自身建设,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随着城市建设管理的任务日益繁重,要求日益提高,城建监察队伍自身建设只能加强,不能放松。要通过建立激励约束的用人机制,加强队伍的培训,加强法律、法规、执法程序的学习,结合职业道德教育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 以上是我对城建监察工作的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同时希望参加此次培训班的同志们珍惜这次机会,互相交流学习各地的先进做法和经验,不断把城建监察工作提高到新的、更高的水平。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