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西安东郊旱塬上的思源学院看到,这里虽然水源匮乏,却仍然有着绿草如茵的草坪、五彩缤纷的鲜花、枝繁叶茂的大树、碧波荡漾的人工湖……
这得益于该院对有限水资源的重复使用。据介绍,由于投资3100万元建成了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系统,来自该院内的各种生活污水都采用生物化学处理技术进行了深加工处理,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成为中水。其中,有的中水用于冲洗厕所、浇花等;有的还要经过再处理达到生活杂用水的标准。也正因此,该院的污水已经达到了零排放。
显而易见,中水的出现使重复用水成为可能。这意味着用1吨中水浇花,等于少用1吨清洁水,少排出近1吨的污水,达到了节水近50%。正是基于使用中水有着巨大的节水潜力,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西安市专门拨出经费,在邓家村污水处理厂进行了再生水回用的前期研究。九十年代末,又在国内较早地提出了建设中水回用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并依托该项目的实施,于2003年投资成立了首个国有独资的西安北石桥中水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城市中水的生产经营。
记者近日了解到,目前思源学院、青岛啤酒有限公司已建成了中水回用示范工程,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作为国家计委确定的全国五个城市中水回用示范项目之一、陕西省2001年重点项目——西安市北石桥污水净化中心污水深度处理回用项目,一期工程已经竣工,投入使用两年多了,具有日产5万吨中水能力的设备,但不能满负荷运转。截至目前,该市日均售出的中水只有1万多吨。这意味着,大量的时间内昂贵的设备都处于闲置状态。
中水利用为何步履艰难
千百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了使用干净的水。因此,2003年当中水管线自北石桥中水有限责任公司经昆明路、丰庆路、环城西路、西大街,铺到了竹笆市,销售人员沿管线两侧推销中水时,几乎所有的人一开始都会问:“啥是中水?”“中水能用吗?”当得知中水就是把一个地区居民洗脸、洗澡、洗衣服等洗涤水和冲洗用水集中起来,经过去污、除油、过滤、消毒、灭菌处理后的水,可以用作冲厕所、洗汽车、浇草坪、洒马路等用途时,有人会不耐烦地抛出一句:“光用中水冲厕所能省多少钱?”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人有所减少,但至今仍有一些单位和个人因为节水意识淡薄而排斥使用中水。邓家村污水处理厂近5年来先后3次登门了解用水户对使用中水的态度,90多户单位中,有用中水意向的仅7户。
中水回用是一种新兴的节水型环保产业。因此,长期以来,给排水管网中流淌的,有上水道清洁的自来水,也有下水道污秽的脏水,却没有中水管道。用户使用中水,不仅要将公用的中水管道延伸到单位或社区,还要引入各家各户,无形中给用水单位和居民增加了一笔高额的开支,这成为制约中水用户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于是,每每碰到销售人员前来推销中水,人们会不约而同地算账:1吨中水只收1.17元,这肯定比不同用途的所有自来水都便宜。但如果住家户用自来水冲厕所,1吨水只比用中水贵0.78元。花钱接中水管道,花的钱却比水费的差价贵多了。算来算去,绝大多数不用中水搞经营的单位,都打消了用中水的想法。即使是正在建设的小区,开发商也担心建设中水管线,增加了盖房的成本,会影响房屋的销售。于是,在种种冠冕堂皇的借口下,中水销售一再搁浅。
截至目前,中水公司日产万吨中水的销售对象,只有6个单位,其中90%用于经营需水量大的西郊热电厂和西安化工厂。污水深度处理回用项目,资金来源为国债扶持和地方财政配套,总设计能力为日产中水10万吨。其中,一期工程为日产中水5万吨。但伴随着一期工程的竣工,设备的生产能力达到了,1.3万米供水主管线却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加快建设新的管线,又面临着两大困难:一是西安市的中水利用规划,要依据西安市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目前该项目工作正在进行之中,新建管线的走向无法确定。二是新建管线无资金来源。目前,政策上从未明确规定中水管道必须由政府投资,但也没有人说过中水管道不允许民间投资,中水公司无所适从。
中水回用是公益事业,各方应当大力扶持
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4。西安又是全国10个最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4。大力发展中水,建设节水型城市,是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重要途径,是西安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但中水回用是公益事业,西安又是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由于中水用户少,现有中水设备开工不足而使成本不断加大,该市的中水发展步履艰难。有关人士建议,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应法规,将中水回用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凡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以及住宅小区规划人口在3万人以上的,都必须配套建设中水回用工程;对条件成熟能利用中水的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及其它用水单位,在中水管道入户的建设资金上予以扶持,减轻他们为节约城市水源在经济上所承受的负担;当地政府要加快出台城市中水发展规划,使中水企业能够在规划的范围内加快中水供水管道的建设步伐;还要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鼓励民间资本参股建设中水管道;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会议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节水的方针、政策,不断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从而自觉使用中水,使城市节水步入良性循环之路。(陕西日报 记者 卢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