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西参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首 页
  聚焦广西馆
  世博资讯
  走进世博园
  通知公告
  主题演绎
  世博回顾
上海世博会概况
时间: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地点: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
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城市经济的繁荣 城市科技的创新
城市社区的重塑 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目标:吸引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
广西馆概况
参展主题:绿色家园 蓝色梦想
广西馆概况:按国务院省区市排序来确定各省区位置,广西展位位于中国馆19号展位,总面积约600平方米,长33.6米,宽17.8米,左邻广东馆,右伴海南馆,背靠重庆馆。
广西馆主题:八桂飘香
广西馆展示亮点:
壮乡元素绽放绿色宣言
电子水帘瞬间组字点题
机器壮妹盛情歌舞迎宾
桂林山水置景视频互动
铜鼓地面空间遥相呼应
壮乡风韵亲近绿色家园
钻石空间渲染蓝色梦想
绣球空间愉悦八方贵宾
相关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细内容
发展老年住宅的四个基本原则 
2005/10/9 7:50:44
【字体:  】【颜色: 绿

发展老年住宅,是发展我国住宅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房地产报》近期曾做过大篇幅的报道,探讨“老年地产”的政策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笔者在这里打算从老年人主要生活方式、养老住宅的适老改造和建立、健全保证老年人安度晚年的相关政策等方面,探讨一下解决老年住宅问题的基本原则。

 

 

居家养老是老年人主要生活方式

 

 

世界各国的老人都以居家养老为主,其比重可以达95%以上,有的甚至超过98%。据抽样调查,我国城镇老年人平均住房建筑面积比居民人均水平高出17%,可见老人住房的平均水平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在我国,城镇老年人拥有住房约为16亿平方米,如果要让多数老年人不住现有的住房而搬进老年公寓和养老院去住,是经济能力无法承担的,也是不必要的。传统有着“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的观念,多数老人也愿意住自己原有的住宅。加上目前我国相当多的养老院水平较低,多是几个老人合住一间房,与自己家居水平相差甚远,使得许多老年人不愿住养老院。即使在西方国家的老年人,也是以居家养老为主。已经住进养老院的老年人中,完全自愿的只占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当一对老年夫妇中有一人去世,另一人又年老病弱,才由社会志愿人员动员他(她)住进养老院。

 

 

据调查,我国城市老年人居家养老主要有3种居住模式。一是独居模式,即老人独立居住一套住房的模式。二是合居模式,即老人与子女或亲属同住一套住房的模式。三是毗邻模式,即老人与子女或亲密的亲属(如兄弟姐妹及其子女)相互独立而毗邻居住的模式。毗邻模式介于前两种居住模式之间。由于条件限制,目前能做到毗邻居住的,为数还不多。

 

 

逐步开展

 

居家养老住宅的“适老改造”

 

 

笔者认为,既然中国老年人更习惯居家养老模式,那么该如何开展这方面工作则成了当前政府所要关注的重点。在居民年老以后,要对住宅进行适度、适时的改造,以适应老年人的居住需要,简称为适老改造。这项工作在我国还处于初起阶段,所以适老改造的原则是:因人制宜,逐步进行。

 

 

如关于“行”的方面改造。包括把地板改造为防滑地板、并适于轮椅行动;在走廊、厕所设置扶手;把有障碍的台阶改为无障碍;以及必要时在室内屋顶设置可以遥控滑行的“吊带”轨道。二为与老人行动不方便的相应改造。包括把橱柜、洗涤槽、水龙头以及电脑桌、写字台等改为可以升降的;把有关的门窗改为遥控开关,以及将浴缸、马桶更换为便于老人使用的。三为对灯光的改造。室内的灯具以柔和的光线为主。四为住宅智能化改造。住宅智能化改造,正在广大的住宅中推行,其主要内容都适合老年人需要,这里不再赘述。

 

 

在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和服务管理中,对有利于发扬家庭亲情、邻里亲情和和住区亲情,满足老人精神文化、环境、安定感和安全感等各方面需求,做出全面的安排。

 

 

搞好居家养老的社会、社区服务也是适老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定期维护维修服务;医疗服务;生活服务,目前我国正在推行的为老人们家庭生活服务有:做室内的清洁卫生、洗涤衣物、做饭烹菜、代购蔬菜食品和其他物品、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进行侍候或医护等。

 

 

至于西方国家为老年人兴办的“食堂工程”,志愿者定期探望老人,给独居在家的老人以电话确认服务,交通出行的陪伴服务,法律服务,就业服务,老人日托中心等,随着老年工作的深化,各地或将会结合本地实际有选择地予以借鉴推行。

 

 

逐步适度发展

 

老年公寓、老年社区和养老院

 

 

一般的情况是,在住宅小区内,专门规划出一幢楼,按照适于老年人居住的要求来进行设计、建设和管理,称为老年公寓。

 

 

这种公寓按老两口住在一起来设计的,因而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的一室户占有一定比重,又考虑老人有时要与亲人住在一起或雇保姆等需要,因而二室户仍然占有主体地位。限于我国的经济条件,三室户较少。老年公寓除了在建设方面要满足老年人居住的需要外,还在老年人的生活服务、医疗服务以及娱乐交往等各方面,都有妥善的安排。这种公寓,可以出售,也可以出租。老人住入老年公寓,虽然住房面积一般会比自已原有的住房小一些,但仍是一家一户,可以保证老年人的私密性、独立性和领域感,并能保持家庭的亲情,加上公寓对老年人周到的照顾和服务,必会受到不少老年人的欢迎。

 

 

北京的澳洲康都小区,就建设了一幢这种老年公寓,定名为乐龄公寓,并在老年人的生活服务、医疗服务以及娱乐、交往等各方面,做出全面安排,是一个重要的尝试。

 

 

老年社区与一般住宅小区相同之处是,都是一个大小不等住宅小区。不同之处是,老年社区主要入住的是老年人,并允许老年人带亲人(如子女)住在一起。因为社区主要是为老年人服务的,因而设有周全的、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医护、家务服务、社会交往和文娱体育活动等设施。做到设施更为齐全,服务更为及时周到。

 

 

养老院是专门服务老人养老的机构,主要是住独身老人。我国目前养老院多是几个老人住一室,水平较低。西方国家的养老院多是一个老人住一套住房,包括一室、一厅、一厨、一卫。早晚餐由院办公室按老人要求送粮菜,老人自己做来吃,中饭则到大食堂吃,这时院方会来清点人数。如果有位老人因病昏倒而未按警铃,可以及时发现和救护。养老院的医疗和生活等服务相当周全,特别是每天的电话探望、定期的身体检查和有病时的及时医疗和护理。老人如要外出,必须由亲友来接,而且签字,确保老人外出安全。老人因病生活不能自理,则可住入医护型养老院,每个老人(目前我国是几个老人)住一间带有卫生间的住房,由养老院进行24小时医护。这种养老院有如医院的特护,但收费便宜得多。

 

 

以上几种养老机构,以及其他的养老机构,将伴随我国经济发展,逐步而适度地推进和提高。

 

 

建立和健全老人的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和健全老人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好老年人,特别是低收入老年人安度晚年的保证。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处于初创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正如20054月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项怀诚理事长在一次讲话中指出的,全国至今仅有15%的劳动人口实行了基本养老保险,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主要是公务员、老事业单位、城镇国有、集体性质企业的职工。不仅广大农民尚未被纳入社保体系,还有城镇中许多新成立的企事业单位的退休养老金保障制度才开始着手建立。

 

 

对此,今年86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宣布,将从三个方面构建养老保险长效机制:首先国家将通过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逐步建立养老保险的战略储备;其次要继续扩大覆盖面,尽快把非公有制经济、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养老保险;三是改革计发办法,建立鼓励职工参加养老保险的激励机制。这个宣布说明了以下两点:一是,我国政府正在为加大养老保险力度而努力;二是,要构建养老保险长效机制,还需要我们做出较长时期的艰苦努力。 (作者:包宗华)

中国房地产报  

投稿】【打印】【关闭】  
 
本网站由广西建设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