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西参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首 页
  聚焦广西馆
  世博资讯
  走进世博园
  通知公告
  主题演绎
  世博回顾
上海世博会概况
时间: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地点: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
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城市经济的繁荣 城市科技的创新
城市社区的重塑 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目标:吸引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
广西馆概况
参展主题:绿色家园 蓝色梦想
广西馆概况:按国务院省区市排序来确定各省区位置,广西展位位于中国馆19号展位,总面积约600平方米,长33.6米,宽17.8米,左邻广东馆,右伴海南馆,背靠重庆馆。
广西馆主题:八桂飘香
广西馆展示亮点:
壮乡元素绽放绿色宣言
电子水帘瞬间组字点题
机器壮妹盛情歌舞迎宾
桂林山水置景视频互动
铜鼓地面空间遥相呼应
壮乡风韵亲近绿色家园
钻石空间渲染蓝色梦想
绣球空间愉悦八方贵宾
相关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细内容
上海世博会:志愿服务,彰显城市精神
2009/5/24 10:41:48
【字体:  】【颜色: 绿
 

    2010年,上海,志愿者的笑脸将飞扬在城市每个角落:

    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将有7万园区志愿者;1000个城市服务站点,将配备10万个站点志愿者;6600平方公里的城市,将活跃100万以上城市文明志愿者。

    昨天(21日),世博园区志愿者和城市服务站志愿者招募进入第21天,报名人数突

破26万。“请让我当上志愿者,让我有机会为世博尽份力!”随着世博会的临近,参与志愿行动正日益成为上海市民奉献社会的重要方式。它不仅折射出市民乐于奉献的善良品质,更彰显着上海的城市精神。

  用行动诠释世博精彩

    行动,是表达认同的最好方式。

    昨天(21日)上午10点,市民于先生夫妇走进南丹东路109号徐汇世博志愿者工作站,为远在加拿大读书的女儿报名参加世博志愿者。工作人员周行淑为他们网上填写表格、进行确认后,于先生夫妇才放心离去。

    五六十平方米的工作站里,周行淑和同事每天要接待十多批前来报名的市民,周行淑由衷感慨:“最多时一天四五十人来报名,小小的工作站经常爆棚。”

    市民郑佳,家住三林,每天早上,打开阳台窗看一眼日长夜大的中国馆。她在世博会志愿者招募启动第一天,拉着新婚丈夫的手,赶到东方明珠广场一起报名,“只要能为世博会出力,再小再普通的工作也愿意做!”

    各行各业、各个年龄的市民带着一颗火热的心来。在遍布上海的72个世博志愿者工作站和面向全球的互联网报名系统上,人们踊跃报名。今年70岁的罗惠康在1997年八运会,曾自发购买矿泉水、清凉油,用小推车装上送到运动场所服务运动员。作为“资深志愿者”的他,让儿子在网络上给一大家子都报了世博会“城市志愿服务站志愿者”。他说,服务家门口的盛会是分内事。

    曾接待过特奥运动员的江海洲一家,也在招募第一天就让一家五口上阵报名,“要让五湖四海的世博会参观者在上海感受温暖和情谊。”

    当过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又被选派到西班牙为萨拉戈萨世博会进行志愿服务,“两朝元老”上海大学学生李银又一次报名世博会志愿者,“在世博盛会上,志愿者是世博主题的生动演绎者。”

    复旦大学大三学生冯昆,曾先后担任F1、特奥会、上海田径黄金大奖赛和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虽然面临大四毕业,冯昆还是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世博会志愿者,“投身志愿行动,为他人服务,更是自身价值的体现。”

  彰显城市形象

    “富起来的上海人要向中国同胞证明,他们还有另外一个特点,那就是热心。”一名美国记者曾这样评价上海的志愿者。

    从1997年中国第八届运动会在沪举办,到2007世界特奥会圆满落幕;从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到非行理事会年会、世界工程师大会,每逢上海迎来重大赛会活动,志愿者们灿烂的笑脸、优质的服务,总会成为会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10年世博会,也不会是例外。”

    去年的奥足赛上海赛区赛场,华东政法大学学生陈佳妮担任无障碍服务志愿者。一名孩子由父母陪着坐轮椅来观看比赛,由于赛区未设立无障碍设施,眼看比赛快开始了,他们还未能进场。陈佳妮围着赛场找了半个小时,终于在停车场找到了可以直达赛场的电梯,带他们顺利入场。

    “爱心无私、耐心诚恳,这是志愿者必须具备的品格。”这次,陈佳妮又报了名,“希望用实际行动让世博会参观者感受上海的体贴。”

    同样是去年的奥足赛上海赛区上,阿根廷对澳大利亚的比赛开始前两个半小时,一场倾盆大雨不期而至。

    志愿者虽然身穿雨衣,但裤子、鞋子全部被打湿。风雨交加中,年轻的志愿者没有一人撤退到安检大棚避雨,依然用笑脸迎接每一位到场观众。在场外宾无不动容:“拥有这些市民的上海,是座了不起的城市。”

    特奥会时,来自上海外贸学院的志愿者刘迪华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特奥运动员朝夕相伴。队员输了球垂头丧气,她带领大家把温馨的加油卡片贴满每间房门;听说有的运动员牙疼得直叫唤,她也急得差点哭出来,陪着他辗转于宾馆、赛场医务室和区医院。

    回国前夕,队员往刘迪华的房间塞进一封信,真诚地吐露心声:“比赛要结束了,只有一个愿望———跟我一起回家吧,我要把上海的美好带回家。”

    “他们很年轻,很有才华;对工作很认真,对服务很热情,是我所见到的世界上最优秀的志愿者之一。”报名世博会志愿者的普通市民侯庆山这样说。

  滋润城市文明

    5月1日,上海世博会开幕倒计时一周年。

    百名劳模巡访员、千名爱卫监督员、万名市民巡访员,齐聚在志愿者的名义下,走上申城街头、走近服务窗口,劝阻陋习,倡导文明礼仪。“百千万”的背后,更是申城无数志愿者的缩影。

    迎世博的日子里,“宣传队”、“抹布队”、“火钳队”,一个个志愿行动队,活跃在申城四处,理一理家庭单位环境,扫一扫小区道路绿化,清一清公用楼道厨房,擦一擦社区公共设施。

    志愿行动,让志愿者经历了一次次文明“洗礼”,也将文明友善的精神,传递感染给了他人。

    浦东南码头社区——世博村所在地,每天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都会在社区行动。整治居住环境、维护公共秩序、创建文明社区,志愿者的每一次弯腰捡拾,每一次微笑劝导,都深深感染着居民。小区门口水果摊老板娘,见志愿者天天在路口维护秩序,也“讨来”红马甲、小红旗,每天一边卖水果一边劝阻乱停车、乱扔垃圾……

    如今,上海正计划在500万个家庭中开展世博培训,实行“大型户外活动环境卫生承诺制”,对市民开展行为引导,逐步做到在户外活动过程中不乱丢一片垃圾。

    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离不开城市精神。志愿者,将在2010年世博会上再次为上海这座城市的品格作出注解。

解放日报 

投稿】【打印】【关闭】  
 
本网站由广西建设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