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市江平镇围绕“三化”建设目标,大力发展秋冬菜种植开发、特色养殖、海产品加工等项目,营造了经济健康发展的新环境,农业基础条件、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为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奠定了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突出表现在农村必须有新特色、新气象和新风貌。为此,江平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以科技化、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特色养殖业为中心,加大加工业发展力度。特色养殖业是拉动江平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动力,目前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今年该镇将加大改革力度,实现秋冬菜开发1000亩,新增无公害蔬菜1500亩,疏残林低改5500亩,虾塘技改2600亩,新增对虾开发养殖1200亩,新增杂交牛改良1500头等。同时增加养殖塘用于养殖海鲤鱼、螬鱼、仓鱼等特色海鱼,并在已有的基础上,推广优质品种的禽畜养殖,充分利用资源实现经济的不断增长。在加工方面,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实现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目前江平镇的海蜇加工厂已有60多家。2005年仅海蜇加工这一项目创税达100多万元,实现人均收入增加100元。
第二,进一步做好村镇规划,加大村镇管理,让全镇农村逐步由传统村庄向现代化村镇转变,以实现农村城镇化。近年来,江平镇在小城镇建设上,坚持二元化构成、多元化产业、市场化思路、适应性规模、城市化功能、先进性文化的原则,用经营城市的理念来建设城镇,镇区面积迅速扩大,镇区实现了道路网络化、给排水、供电自动化、通讯现代化。今年,江平镇继续以城镇驻地建设为重点,以道路建设为纽带,以市场建设为载体,投入建设客货运中转站、新农贸市场、海鲜批发市场、江平镇旅游产品中心等项目,结合河城整治,搞好旧城改造及绿化、美化、亮化工作,把江平江城区段开发建成现代生态住宅区,恢复古镇风貌,开辟新的旅游景点景区。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江平镇将着力构建有自身特色的城乡体系,推动城乡联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开发一批小区,建设一些具有京族文化特色的楼房,做好巫头、氵万尾、潭吉三个新村的建设,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市场化运作,完善镇村市政建设管理办法,积极引导农民树立文明居住理念,加快农村生活方式转变提高生活质量。
第三,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搞好科技、教育、卫生、文化和农村路、电、气、水、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农民市民化的问题。为让全镇人民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让农民享受“市民”待遇,江平镇在落实“两确保一低保”制度的同时,扩大覆盖面,积极构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低保、养老、社会救助等五条面向农村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线,积极发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工作,逐步建立对弱势群体的救助体系。对群众反映集中但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则通过建立长效机制,逐步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了“两免一补”。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奖励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完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发展远程教育,积极引导农民树立新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教育群众自觉美化家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