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女莫嫁板料村,山高路陡钱难挣,牛皮做衣都磨破,捡起包袱嫁别村”。一首打油诗,折射出以前柳城县太平镇板料村群众生活的窘迫。修通了扶贫路后,1000多名群众改写了因交通不便无法致富的历史。
从太平镇集市到板料村共有26公里,由于不通车,群众赶圩需要步行一个多小时;每逢雨天,路面上全是烂泥浆,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路不通,严重制约着该村的经济发展。
“要致富,先修路”。柳城县扶贫办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向上级争取到99.79万元(其中区财政扶贫资金59.4万元,市财政资金30万元,县交通规费10.39万元)修路资金。经过半年多的建设,全长共13.88 公里的四级砂土路穿山而过,给板料群众生活、生产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如今,板料村通了班车,群众在村里大力发展甘蔗种植、养羊和种桑养蚕,日子一天比一天富足。富裕起来的村民买了摩托车,盖起新楼房,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板料村的喜人变化只是柳城各乡镇修建扶贫路的一个缩影。2005年,柳城县共争取各级扶贫资金210万元,在东泉、寨隆、太平、古砦、沙埔、大埔等6个乡镇修建村级路35公里,使9800多名群众受益。(骆丽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