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秀峰区甲山街道办获悉,在琴潭园区建设中,园区建设指挥部采取积极措施确保每个拆迁户都有房子住,保证失地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并深入群众中做思想工作。从去年至今,共拆除了90多栋4万多平方米房屋,没有引发一次群体性上访事件,既做到了政府满意、村民满意和业主满意,又确保了工程进度。
琴潭园区是目前秀峰区重点发展地区之一。园区建设指挥部成立后,曾依法对违法建筑实施了两次拆除,但乱搭乱建之风并未得到彻底遏制。去年3月,指挥部就琴潭园区征地拆迁后失地农民的安置和生活出路问题展开讨论,并达成了共识,“只有彻底解决失地农民的经济来源问题,解决失去住宅群众的后顾之忧,才能更好地解决拆迁问题”。
秀峰区政府对琴潭园区建设所涉及的4个村委2800多户村民展开了调查,就解决失地农民的问题提出总原则:确保每个村民有房子住,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要有提高。随后,又出台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制定了合理的补偿标准,对村民开展就业培训,积极探索失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问题,并就此向群众收集意见。这样,既解决了拆迁后的安置问题,又为失地农民提供了经济来源,拆迁阻力大减,群众工作也越来越好做。同时,秀峰区甲山街道办还抽调了一批懂政策,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同志补充到拆迁工作组,专门做拆迁户的思想工作。在工作中,他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谐拆迁”,与拆迁户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沟通,努力打破强拆僵局。
由于工作到位,今年4月,秀峰区街道办配合秀峰区市容局深入东圈村做通群众工作,东安街10户村民自行拆除了4000余平方米的违法建筑;6月2日,李某姐妹俩1栋800多平方米的违法建筑也一次和谐拆除;6月10日,红头岭、敦睦村多栋非法买卖土地的违法建筑被拆除,带动了部分村民自行拆除违法住房。通过努力,秀峰区积极探索出一条从“强拆与自拆”相结合,逐步过渡为群众自发拆除违法建筑的“和谐拆迁”之路,保证了园区建设进度。 ( 徐莹波 蒋卫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