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东兴市:因地制宜精心规划 新农村铺展新画卷


2009/7/16 14:06:45   来源:防城港日报
【字体:  】【颜色: 绿 】 
 

因地制宜精心规划 新农村铺展新画卷

——东兴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掠影

    东兴市所辖的31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电视信号和电话线路;“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的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新局面正逐步形成;依托本地生态资源发展农家乐旅游方兴未艾;一季度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480元,同比增长12.4%……

    这是东兴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个剪影。该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各个村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地形地貌、乡土风情、产业结构、自然资源等开展工作,有效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开展。目前,该市正抓紧制订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纲要、失地农民保障机制、公共服务投入均等化机制、土地流转新机制等一系列体制机制,推进农户向城镇集聚,实现农业集约化发展,建立城乡一体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城乡融合,促进城乡繁荣,力争实现在全区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目标。

不等不靠,建富、美、安、乐新农村

    黄竹村是自治区级贫困村,以前,由于该村地处偏远,交通闭塞,加上地质贫瘠,可以用穷乡僻壤来形容,许多村民处于温饱状态。近几年,随着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一些村民开阔了视野,敏锐地捕捉到商机,搞起了运输、种养、买卖等业务,走上了致富路。黄竹村红星组的杨瑞新是位有着30年党龄的老党员,这几年,他种植了900多棵柑桔、皇帝果,年收入达2万多元,住上了两层的钢筋混凝土楼房。

    说到新农村建设,村支书吴就高兴地细数着村里的变化,去年,一条长10多公里、宽5米的水泥路直通村里,结束了黄竹村行路难的历史。今年以来,政府先后投入85万元改善该村的基础设施,下一步,黄竹村将着力建设“富、美、安、乐”的新农村 ,进一步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规划先行,村民实现身份转换

    “和谐大院一期18间农家旅馆自从“五一”正式对外营业以来,每天都有很多客人来休闲旅游,现在我们也属于工薪阶层了,每个月都有工资领,年底还有分红,真正是洗脚上田了。”说这句话的时候,河洲村大垌组村民项有权喜悦之情洋溢于脸上。目前,像项有权这样“洗脚上田”转行搞农家乐旅游,转换身份角色的河洲村民就有100多人。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河洲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一批村民瞄准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发展商机,依托城郊优势和村里有着300多年历史的“窑食”美食文化,自发组织建设了和谐大院,搞起了农家乐旅游。和谐大院18栋仿古式的小阁楼里面,电脑、空调、电视、电话一应俱全。

    河洲村的新农村建设从规划一步一步变成现实的背后,主要得益于东兴市的大力支持以及河洲村两委班子在新农村建设上敢于大胆创新、大胆探索。

因地制宜,生态致富两相宜

    依托风景如画、山清水秀和河床落差较大的红石谷自然景色,马路镇平丰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因地制宜,引进了旅游开发公司对红石谷进行了景区旅游开发,建设了2.5公里长的动感漂流,把生态旅游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全力推进。

    平丰村支书谭光信说,“五一”期间,平丰农家乐农户共接待市内外游客4000多人,营业额达到8万多元,现在平均每天接待游客70人左右。另外,当地有26名村民应聘到景区当起护漂和保安员,实现就业,每月能拿到800元左右的工资。

    为配合红石谷景区旅游开发,平丰村规划营造“彩色红石谷”,通过不同季节农作物的花、叶色彩变化,使红石谷景区四季呈现不同的色彩,提高红石谷景区的知名度和旅游价值。

    按照规划,东兴市将通过整合兴边富民危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资金,结合旅游开发,在平丰村幽灵谷两旁规划建设一个新村,配套学校、医疗、文化等公共设施,逐步解决全村280户村民居住、就业和增收的问题,提高村民生活质量。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以公司统一经营和村民自主经营等方式,探索开拓红石谷农家乐旅游项目。陈义才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