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包点的环卫责任区评比排名居后,包括市委常委、市长助理在内的海南省三亚市领导,通过媒体公开检讨,承认错误。三亚“环卫新政”在博得喝彩的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干部及群众的热情与干劲。
市领导检讨赢民意
7月20日,按照《三亚市环境综合整治问责办法》,三亚首次公布了主城区33个环卫综合整治责任区评比结果,并要求排名最后三位的临春、丹州、海坡3个社区(开发区)责任人和包点领导,在媒体上公开向全市人民做检讨。
在家的三亚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鸿建,市长助理、公安局长王少山均第一时间做了检讨。三亚人民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看了市领导检讨的“新鲜事”。
几天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临春、丹州、海坡的干部群众都以自己所在社区排名落后为耻,誓言摘掉“落后帽子”。一些市民感慨地说,第一次目睹市领导因为卫生整治不达标而公开检讨,看来这次是动真格的了。
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江泽林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三亚正在尝试建立集“监督、问责、整改”三位一体的环卫综治新模式,其最核心的内容是“责任”——划分责任区、明确责任人、签定责任状。从目前群众的反应来看,这种模式的效果非常好,远远超过预期。下一步将继续逐步完善,使之成为一种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机制。
江泽林表示:“对于排名末位的片区责任人和包点领导,媒体要盯住大胆曝光,一定要按《问责办法》问责,谁都一样,如果我包点的片区排名在最后三位,我会带头做检讨。只有做到公平、公正,这种模式才能长久,才能真正有效。”
排除干扰如实打分
“市委书记江泽林包点的商品街社区和副书记黄明荣包点的榕根社区,都由我们这一组负责打分,最后排名都不是很靠前。人情和领导的面子,都不在我们考虑的范围之内,我们只根据自己看到的情况按规定如实打分。”今天下午,海南日报记者采访三亚环卫监督员第一组组长戴盛伟时,他有点“骄傲”地说。
根据《三亚市环境综合整治问责办法》,三亚将全市划分为60个责任区,并聘请了50名卫生监督员,经过培训后上岗,对城区脏、乱、差环境问题进行监督、举报、投诉。卫生监督员将通过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每周对60个责任片区的卫生情况做出评估,排名倒数三名的,包点领导与责任人共同在媒体上做检讨。 连续3次排名在末尾三位,责任人要停职检查处理。
“我们招录的50名志愿者,都是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专职人员,主要来自国企下岗工人、军转干部、大学毕业生等,主要职责是在三亚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客观、公正地对卫生责任片区进行监督考评。”三亚市园林环卫管理局副调研员夏德华说。
首次评比,监督员的打分表格就有厚厚5大叠。记者发现,填写得非常详细认真。据了解,50个环卫监督员分为5组,每组10人,固定负责几个片区。每组又根据片区规模,安排1—3名监督员,根据《三亚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检查评比表》的规定,每天对负责片区打分一次。为了做到客观、公正,每周还安排全组人员共同为该组负责的几个片区共同打分一次。同时,5个小组每周还要交换打分一次。最后再将三者的打分结果综合平均,得出该片区在当周的最终排名。
环卫新政正在改变三亚
据了解,首次评比,一些排名靠后的领导有些情绪。夏德华说,这种做法以前从来没有过,接受要有一个过程。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态度明确,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三亚市爱卫办负责人明确告诉记者,负责丹州社区责任片区的包点领导三亚市政协副主席林国辉目前因公出差在外,回来后这个检讨是一定会补上的。
三亚市委书记、市长的多次表态:如果自己包点的责任片区排名在最后三位,一定会带头做检讨。这种态度,在三亚市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许多市民表示,环卫新政下,三亚的城乡面貌一定能有较大的改观。
“落后社区”的市民也觉得没光彩。丹州社区负责人说,这种评比使干部群众产生了荣辱感,知耻而后勇,大家都会朝着好的方向努力,这样下去,三亚的城市面貌,肯定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王红卫 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