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桂林市举行地名规划第一次研讨会,将力争年内完成全市地名规划的编制工作。
此次地名规划主要包括:城镇新建成区的地名命名规划,以及旧城改造中城区的地名命名和更名规划,涉及全市不同等级的道路、文物古迹、公园绿地及大型标志性建筑和居民住宅区等。城区地名总体框架将以《桂林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为蓝本,充分体现桂林作为国际性风景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区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特色和地名区域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编制的规划,将首次提出地名组团概念。桂林市民政局负责人表示,地名规划是城市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桂林市城市地名规划的编制,将依据城市各类功能区和基础设施的布局和规模。如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主的区域内,在地名命名时将更多地使用科技、文化、教育等专名词汇。也就是说,日后,市民和游客只要通过新地名,就能了解不同区域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据了解,随着桂林城镇向外拓展空间,新的居民区、街巷、桥梁和自然景观不断涌现,大量新地名不断产生,许多老地名不断消失。但桂林市的地名规划工作,没有跟上城市建设步伐,出现脱节现象。有些地方没有经过相关程序被随意命名,,有些地名出现同名重音,还有一些住宅小区命名不规范,给市民生活带来不便,也影响了桂林这座城市的品位和形象。 ( 姚莉 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