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荣成市在实施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镇(街道)各村或各居委会召开村民大会,制订《村民环境卫生公约》,专门安排监督员每天监督环境卫生清理情况,约束村民遵守公约,保证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果。
环卫作业经费有保障
荣成市把城郊及乡镇的环境卫生纳入市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增加对农村环卫设施建设的投入。市(区)和镇(街道)两级政府将环卫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依据属地建设需要划定经费,由市财政统一核拨市环境卫生主管部门,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或以奖代拨等形式给予经费倾斜,保障必要的环卫设施投入。为提高基层单位做好环境卫生工作的积极性,该市构建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经费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市(区)里补一点、镇(街道)里贴一点、村(户)和企事业单位出一点”的办法筹集。各村委会负责垃圾的收集清运,收集、运送到垃圾中转站的一切费用由村负责。各村生活垃圾收集容器和收运垃圾车辆购置配备由各镇(街道)负责投资。各镇负责辖区内垃圾中转站建设、配套车辆以及生活垃圾运到中转站的费用。
推行环境卫生一体化就要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并建立公共财政为主导的投资结构。荣成市逐步实行市(区)、镇(街道)、村三位一体的三级环卫管理体制,分级负责城乡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处理,打破城乡环卫管理二元结构,走村收集、镇(街道)中转、市(区)集中处理的一体化之路。各镇(街道)垃圾中转站建设由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补助。此后的清运、处理等运行、维护经费由市级财政保障。同时各镇(街道)垃圾中转站工程设计、压缩设备及其配套的市环卫部门专用清运车辆购置由市财政负责。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对建成村级垃圾收集点的行政村,经验收合格后,市、镇实行以奖代补。由以公共财政为主导的投资结构的建立,大大调动了农村基层组织的积极性。
设施建设统筹考虑
根据城乡环卫设施发展相对不平衡的实际情况,该市统筹考虑逐步完善市、镇、村环卫基础设施。
一是根据乡镇经济发展水平、距离城区远近,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环卫设施规划。有经济实力的,对基础设施、设备、人员实行一步到位,实现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置城乡一体化;经济实力不足的在现有设施设备的基础上,逐步推进。
二是健全工作网络。它是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的保障,理顺城乡管理体制,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措施。该市把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在对城郊的国有土地进行开发前,合理规划,优先保证公厕、垃圾中转站等环卫硬件设施的经费和用地,按照人口的密集程度预先安排环卫基础设施投资建设。
三是合理引入竞争机制。以镇或村为单位或划块分片,把清扫保洁推向市场,向社会公开招标,实施扁平化运作模式,以实现环卫保洁的全覆盖。农村环境卫生保洁由专业物业保洁公司承担,同时通过市(区)、镇(街道)、村委会三级监督考核体系,根据考核结果对专业清洁公司实行奖罚,拨付承包费用。荣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