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渠的保护应是整体性的 陈余道 桂林理工大学教授
灵渠就像人体,是一个整体结构,铧嘴、大小天平、秦堤、陡门、湘江故道以及其他附属建筑物,都是灵渠整体结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任何部分的破坏能引起整体结构的残缺与功能缺失,因此,保护灵渠应该像保护人体一样,是整体性的、系统性的,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比如,湘江古道的不合理使用,会引起河流水动力因素的变化;侧向与溯源冲刷,很可能危及大小天平的主体结构。
建议成立灵渠管理委员会蒋得斌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
据了解,目前灵渠的管理涉及文化、旅游、水利、建设等10多个部门,这种政出多门、互相牵制的局面,极不利于灵渠的保护和科学利用。为此,本人建议借鉴漓江保护和管理的经验,成立灵渠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下设若个职能部门,统筹灵渠保护、开发、规划、管理等事宜,还可以考虑将有关职能部门关于灵渠管理的职能剥离出来交由管委会履行,变多头管理为专一管理,建立责权对等、高效运转的管理体制。
保护的同时还需积极开发利用 马劲松桂林市水利设计院总工程师
灵渠的保护,首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强宣传教育,让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都知道保护灵渠的重要意义,自觉形成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其次,在《文物保护法》的框架下,加强对灵渠的管护,采取积极的态度,利用先进的技术,适时对灵渠进行维护与修缮,尽量恢复灵渠历史原貌。再次,在保护的前提下,结合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慎重地利用、拓展、开发灵渠潜在功能,使灵渠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共同保护好灵渠 高洪来 桂林市水利设计院顾问桂林市水利局原总工程师
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实现了南北通航,使岭南成为中国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由于灵渠的修建,中原文化直接传播到了桂林,为桂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奠定了基础。其科学、军事、社会价值无法估量。至今,灵渠仍担负着40328亩农田的灌溉任务,每年为漓江补水9000万立方米,其补水量相当于建成后的川江水库。这样一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好好珍惜。目前灵渠急需加强保护和维修,南渠首段秦堤已成危险工程;北渠渠堤溃塌,渠床淤塞,完全失去历史原貌。在此,我呼吁社会各界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保护好灵渠这一历史杰作。
有感于兴安县的两次决策 肖振荣 桂林市水利局副局长总工程师
随着城市的发展,北渠有被挤占开发的苗头,如最近提交的《广西兴安县湘江壅水橡胶坝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拟在北渠引航道和湘江故道上建一座橡胶坝,理由是改善枯水期县城水面景观。但这样一来把灵渠的船闸完全封死,作为一个国宝级文物的交通枢纽功能就彻底遭到破坏,世界上一座最美的水利建筑及其先进性就荡然无存。兴安县委、政府很重视这一问题,将此项目交水利部门审查,水利部门不予通过,此项目最终没有实施。另外,北渠所在的地方及以上1公里左右是行洪区,一些开发商想在这片行洪区进行房地产开发。如果搞开发,就必须防洪。而根据兴安县城防洪修编第一稿的方案,使行洪区变成开发区,人为地把洪水集中起来直冲大小天平,其结果是对大小天平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兴安县政府非常重视,要求水利部门认真审查,水利部门经过论证,未予通过。兴安县的这两次“慎重决定”,是一种高度负责的表现,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后代的负责。
修缮灵渠,六件事当务之急 陈和平 兴安县政协副主席
对灵渠进行修缮和整治,当务之急要做好六件事。一是清除铧嘴前的沙洲,还其原本面目。二是整修秦堤。秦堤是南渠与湘江之间的河堤,由于年久失修,问题很多,如再不及时整修,有可能堤毁渠亡。三是清除灵渠两旁的违法建筑。四是对整条灵渠进行机械化清淤。县城段以外的渠道从未清淤,严重影响水的流向和堤岸,此项工作量太大,必须采取机械化清淤,才能彻底疏通灵渠。五是整修灵渠两旁的堤岸。考虑到游人游览的因素,建议用片石对灵渠两旁堤岸进行整修加固。六是恢复所有陡门。陡门实际上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船闸,灵渠有36个陡门,已毁坏25个。
适度合理的开发会产生巨大效益 唐柳林 桂林市文化局局长
灵渠除了参观铧嘴和大小天平外,仅有四贤祠内陈列有历代留下的10余件石刻及少量与灵渠有关的文物资料,观众在参观后基本没有留下印象,每年参观的人数不超过20万人次,远远低于同处于兴安县的乐满地主题公园。水街景区的开发改变了这一状况。其规划的目的,就是寻找水街原貌,展现秦汉文化,重现当年意境。水街以其观赏性、参与性和休闲型,给人强烈的历史文化心理体验,当年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年10月,兴安镇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2006年12月,灵渠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随着申报遗产工作的进行,灵渠必将得到更为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 赵忠洪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