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柳州2005·城建大盘点


2006/2/13 8:37:51   来源:中新柳州网
【字体:  】【颜色: 绿 】 
  2005年,柳州市城市建设推进有力,成效显著,全年完成城建投资达70亿元人民币,其中市政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完工20项,完成投资33.5亿元,为年计划的117%。城市路网结构进一步得到完善,城市面貌逐步改观,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开始发挥作用。城建重点工程的建设对改善柳州市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构建特大城市框架起到重要作用。

    完成城市建设重点工程63项

    2005年我市实施的市政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共63项,前期的有38项。全年建成投入使用共20项,累计完成投资33.5亿元,完成年计划117%。六条城市进出口道路全面开工,西江路东段、柳石路、跃进路北段改造全部完成,桂柳路、三门江大桥建设加快。“两区”建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阳和大道、阳和南路、古亭大道、桂中大道建成通车,新区路网骨架基本形成;文昌大桥、阳和大桥建成使用,架起了加速新区与旧城互动发展的便捷通道,城市路网结构进一步得到完善。河北环道截污系统投入使用,帽合截污、冶炼干渠、河东截污工程完工,污水处理能力的大大提高,城市水环境治理得到加强。生态景观建设持续加强,柳侯公园改造基本完成,鱼峰公园、驾鹤小桃园扩建加快,碧水、蓝天、绿地相映成趣。

    城建部门牵头为民办理8件实事

    2005年,柳州市政府决定为民办45件实事,其中由柳州市建委牵头负责8项,协助办理8项。这16件实事都是受到广大市民广泛关注的工作。为民办实事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设适宜人居城市环境的大局,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一)实施“温馨工程”

    改进拆迁方式,实行政府运作、居民参与、回迁安置的“温馨工程”,是2005年柳州官方为民办的45件实事之一。“温馨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为了更好的实施“温馨工程”,城建部门多次召集相关部门对拆迁安置补偿方案进行研究和论证,在统筹考虑被拆迁人的利益、改造后的效果及财政能力的基础上,编制了《2005年柳州市温馨工程--旧城改造实施方案》。工作人员深入住户进行拆迁调查,积极做好被拆迁户的思想工作。动迁工作得到了媒体的支持,在报刊上做了大量的政策宣传解释,推进了工作的深入。拆迁单位及协作单位联合入户,节假日加班做工作,认真恳切的态度得到了住户的认可。

    目前,试点项目正按计划加速推进,其中,跃进路62号1-6栋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已于去年11月底动工,项目总用地面积1.29万平方米,规划建设3.54万平方米,目前工程规划地块中的国有土地上建筑物已全部拆平,一期工程的2#楼小高层部分的基坑已开挖完毕。北站路29、31、33号;49、51号;60、62号经济适用住房项目也已完成前期拆迁调查摸底工作,其中60、62号地块的总平报建已获规划和消防批准,并于12月27日完成施工招标。

    (二)改善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

    多年来,柳州市对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始终高度重视。作为柳州市官方为民办的45件实事之一,2005年柳州市计划建设5.9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发放廉租房补贴300万元,计划按照中低收入家庭的困难程度,租售并举,分层次解决群众的住房问题。广西区官方去年下达给柳州市的建设计划19万平方米的指标(含集资建房)。银山小区、银海小区的经济适用房建设已全面铺开,其中,银山小区七期(6栋3.15万平方米)于去年4月份动工,主体已完工,正进行外墙和水电装修;银山小区八期(2栋1万平方米)已于去年12月份动工,计划2005年完工;跃进路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11月份动工。上述三个项目建设经济适用房共7.69万平方米约760套房屋,比原计划多建设经济实用房1.79万平方米。各企业组织单位职工全额集资建房17.6万平方米,约2000套,总投资1.2亿。2005年受益于廉租房保障制度的共有431户家庭,其中实物配租68户,发放租赁补贴363户,月补贴总额约5.4万元。

    (三)、彻底解决市区水上居民上岸安置。去年8月8日,水上居民已有37户上岸,分别以承租廉租房(19户)、承租公房(13户)、自行上岸定居(4户)、送敬老院(1户)的方式解决安置。结束了我市居民水上安置的历史。

    (四)、解决城郊居民“饮水难”工程。

    去年初,柳州城建部门对城郊居民饮用自来水问题进行了调研。柳州市近郊未用上城市自来水的人口约有8万人,居住区域离市供水管网较远且相对分散。这些区域内的单位和居民主要通过抽取地下水解决饮水问题。其中机关、学校、企业单位用水多为深井水(井深50-80米),乡村居民多用浅井水(井深3-10米),水质情况较差。由于水井附近都有厕所、污水沟、垃圾堆等污染源,通过渗透作用,至使地表水污染严重。3月份,柳州城建在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制订了相应的自来水供水方案,按照市区域规划发展的趋势及分期分批推进城郊居民饮水工程的要求,将人口相对密集,改造难度较小或是区域经济相对发达的西鹅乡、柳石路、城中片以及沙塘地区作为“饮水难”工程的重点区域。计划投入约9000万元,敷设给水管约3.41万米,待工程建成后,可解决我市城郊7.6万居民的“饮水难”问题。截止到去年11月底,柳石路项目已完成管道铺设,12月底实现了主管通水,累计完成投资约800万元。沙塘片区供水管道工程分为三个标段,分别于10月底、11月初进场施工,已开挖管道和铺设管道3500米,计划于2006年4月底完工、供水。西鹅乡及城中区静兰村供水工程已完成施工图设计。

    (五)、改造城市进出口道路。城市出口道路工程完成投资9.2亿元。六条城市出口道路中:东出口的静兰桥按计划完成投资512万元;西江路东段已建成通车,西段正进行前期准备,拆迁调查、预评估及补偿方案编制工作已完成,完成投资6519万元。东北出口的桂柳路已进场施工,完成投资2642万元;三门江大桥正在进行上部结构的施工,完成投资2.9亿元。北出口的跃进路北段已建成通车。西出口的柳太路北段正进行水沟\涵洞和土方工程的施工,完成投资2825万元;柳太公路正实施房屋拆迁工作,完成投资1.2亿元。西南出口的柳邕路东段(柳石路至航岭路)正进行路基施工,完成投资1212万元;南环路西段(柳江县工业区至航岭路口)已开始进场施工,完成投资1124万元。南出口柳石路、五叉路口改造项目已建成通车。

    (六)、百条小街小巷改造全面启动。

    过去的几年,在柳州的城市建设发展史上极不寻常,总投资21亿元的内环路网、中心主骨架干道的全线贯通拉大了城市框架,但与很多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小街小巷改造由于建设资金紧张的问题被拉下了。小街小巷中存在的路不平,道不宽,灯不亮等与城市整体环境不协调、不相配的现象,给老百姓出行带来不便,对老百姓的生活居住环境影响较大。柳州城建部门经过前期深入小街小巷实地踏勘路面、给排水设施和地下管线等现状,按照“路平、水畅、灯亮”的要求,对柳州市中心城区112条小街小巷改造进行改造。小街小巷的改造内容包括道路、排水及路灯工程,同时结合“三项整治”工作,对小街小巷内的违章建筑进行拆除;如条件具备,还将对小街小巷实施绿化改造,所有改造内容必须同时实施并完善。去年共完成项目110项,在建项目2项。共改造硬化道路面积约13万平方米,新建排污沟(管)约3.4万米,新装、补装路灯430基,累计完成投资300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16.6%。在改造中,城建部门汇集多方单位和市民意见,提高小街小巷改造效果。采取邀请有关单位的人员参加设计方案和图纸评审,向市民发出调查问卷,广泛征集各方意见,对有条件的小街巷,充实绿化和景观等内容,积极协调各管线单位,将管线下地铺设,提高了小街小巷的改造效果。

    (七)、开展城中村改造试点。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柳州市中心区仍然存在着17个交通不畅、建筑布局凌乱、市政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的“城中村”,人口达2.63万人,严重影响了城市景观,妨碍了城市现代化的发展。2005年,市政府尝试采取政府扶持、农民参与、集中安置、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的模式,试点开工建设农民新村,改善城中农民居住环境。年内拟建的河东农民回建房323套,一期142套已完成,二期正在建设中。另外马鹿山、河东私营开发区两块回建地共340亩正在进行三通一平前期工作。渡口村“城中村”改造试点工作按计划进行,柳南区政府10月份进行了前期策划书初评。渡口村委已筹资1500万元,而且做好了村民的拆迁安置工作。

    (八)、加强市政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开展打击盗窃、破坏公共设施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整治废旧物资回收市场。抓好市政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为遏制盗窃势头,减少市政设施的被盗和被盗后留下的安全隐患,城建部门出台了相关规定,要求对于新建和改建的道路井盖、雨水篦、隔栅等设施,尽可能使用无回收价值的玻璃纤维、橡胶等代用铸铁的复合材料,对于新被盗的设施雨水篦、隔栅全部更换成玻璃钢式的;路灯的设施则采用将灯门焊死、接线盒用混凝土灌、将铜芯线改为铝芯线等方式提高防盗功能。同时,组建市政巡查专业队,采取定点守护和动态巡查的方式,对重点路段实施重点盯防,切实维护市政设施安全。市公安局制定《柳州市废旧收购业治安管理工作规范》,加强对废旧收购行业的管理;采取集中清查、破案后倒查等措施,加大对废旧收购站点的清理整顿力度;并与全市1600余家废旧收购站点签订《柳州市废旧金属收购站点经营管理治安责任状》,督促业主守法经营。市政设施被盗率已逐月降低。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