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是中原城市群9个中心城市之一,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河南省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该市现辖2市、4县、4区,另设新城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辖区面积7882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501万人;建成区面积61.71平方公里,人口72.5万人。
平顶山市又名鹰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长城之祖楚长城遗址、北宋汝官窑遗址、千年古刹风穴寺、香山寺、三苏园、叶县明代县衙等人文景观,闻名遐迩。境内丛林叠嶂、山明水秀、气候温和、植物繁茂。
平顶山市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各类矿藏57种,是华东和中南地区最大的煤田,素有“中原煤仓”之称。
平顶山市是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能源工业新城。建市以来,平顶山市委、市政府一直重视园林绿化工作,通过开展城市绿化美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该市先后规划建设了中兴路、建设路、新华路、长安大道、神马大道等绿化道路以及河滨公园、湛河公园、山顶公园、祥云公园、鹰城广场、河滨广场、火车站广场、建西游园等公园绿地,实施了城区北部荒山绿化,营造绿色屏障。特别是开展园林城市创建工作以来,该市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领导和有关专家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园林绿化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2.5%%,绿化覆盖率达37.6%%,人均公园绿地达8.9平方米。
举全市之力,争创国家园林城市
2007年4月,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动员大会,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全面启动。两年多以来,创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创建指挥部的安排部署下,围绕园林城市创建目标,深入宣传,层层动员,不断掀起园林城市创建热潮。
一、建立健全创建工作组织机构
平顶山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领导任副指挥长的创建工作指挥部,制定了《平顶山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方案》,健全了城市园林绿化行政管理机构,切实加强行业管理。近年来,平顶山市多次邀请省内外专家现场指导创园工作,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2008年4月,市领导班子调整后,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第一次全体干部大会就对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市委书记赵顷霖、市长李恩东作了重要讲话,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决心和信心。2008年6月,市创建办调整了创建指挥部的办事机构,提高了办事效率,使各项工作迈进了快车道。
二、分解下达创建工作目标任务
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平顶山市将创建标准具体化、目标任务数量化,将任务分别落实到全市80个责任单位。市创建指挥部指挥长分别与各责任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并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干部年度工作考评,做到了标准明确,任务具体,责任落实。
三、广泛开展创建宣传发动工作
平顶山市采取多种宣传手段,宣传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全市开展了“创建宣传月”,“小手大手同携手、共为鹰城增靓色”,“‘燃气杯’创建连万家征文比赛”和“创建知识竞赛”,以及“‘迎奥运、我为创建做贡献’万人签名长跑比赛”等群众性创建活动,全市上下形成了支持创建、热爱创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城市绿地管理,完善技术规范
平顶山市始终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由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建立和完善园林生产管理技术标准及生产检查考核细则,定期检查评比。绿化工程建设上严把“出圃、栽植、养护”三关,确保了新植苗木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同时,园林科研部门坚持开展新品种培育、引种驯化、推广应用及园林植物栽培新技术的应用等工作,引进乔灌木200多个品种落户平顶山,培育了一批适宜本地生长的园林植物,为创建园林城市创造了良好条件。
五、依法建绿护绿,巩固园林绿化成果
平顶山市严格执行《平顶山市绿线管理办法》和城市绿化工程设计审批制度,把好新建、改建工程建设项目绿化规划关,在城市建设中做到了建筑工程和绿化工程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对于临时占用城市绿地的单位和个人,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严格按程序审批,有效地保护了城市绿化用地。
为加强对市区行道树和花坛绿地的管理,加大对侵绿、毁绿和破坏园林设施行为的处罚力度,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设立了“园林110”举报热线电话,24小时接受群众的举报监督,较好地保护了城市绿化成果。
凸显本地特色,完善城市绿化体系
一、依照绿地系统规划,完善城市绿化体系
平顶山市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水平管理”的原则,按照《平顶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对主城区城市绿地系统与主要园林景观进行了规划。2006年编制的《平顶山市绿地系统规划》明确了“二带、一心、一轴、六廊”的绿化布局,为创建园林城市提供了依据。近3年来,平顶山市加大财政投入,广开融资渠道,共筹措资金20.6亿元用于城市绿化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庭院、居住区绿化为基础,以道路绿化为网络,以公园、广场、游园、街头绿地为景点,以山体、河渠绿化为屏障,乔木、灌木、草坪和地被、常绿树和落叶树合理搭配,具有平顶山特色的城市绿化体系。
二、加快城市绿地建设,增大城市绿量
一是抓好道路绿化。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大,平顶山市先后实施了建设路东段迎宾大道绿化和西段快速通道绿化,新建了神马大道、姚电大道、凌云路、平桐路及新城区长安大道、和谐路、明月路、崇文路绿化工程,并对城区路桥周围进行了高标准绿化美化。在创建工作中,平顶山市注重提高道路绿化档次,做到有路就有绿,有绿就有景,各种乔、灌、花、草合理搭配,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彩化,沿路有景、步移景异的景观。
二是增辟游园绿地。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以人为本的原则,平顶山市采取拆迁建绿、规划建绿、社会单位建绿等办法,在全市新建游园绿地89处。并在这些新建的游园、广场内安装了雅致的景观灯具、体育器材、休闲坐椅等设施,不但增加了公园绿地的数量,美化了街区环境,也方便了居民就近休闲游玩。
三是改建公园广场。平顶山市实施了鹰城广场二期、三期建设,新增大量乔灌木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了广场的文化艺术品位,同时配合湛河治理实施三期、四期湛河绿化工程,延伸湛河景观带,增加城区公园绿地面积。市政府先后投资近千万元对河滨公园进行达标改造,整治园容环境,完善服务功能,使河滨公园成为达标公园。
四是高标准建设湿地公园。白龟山水库和采煤塌陷区为平顶山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平顶山市创园的一大亮点,平顶山市加大了湿地公园的建设力度,新城区平西湖湿地公园、建西白鹭洲湿地公园目前已
初具规模,显现出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五是深入开展园林小区(单位)创建工作,利用城市“细胞”增绿。目前,全市建成市级以上园林小区60个,占全市小区总数的61.2%;市级以上园林单位186家,占全市单位总数的64%。
三、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营造生态防护体系
一是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平顶山市四大班子领导带头参加植树活动,在市区北部平顶山、落凫山、金牛山和城郊道路沿线开展造林绿化工作。平顶山市还以市民纪念林为载体,引导广大市民栽种纪念树,认建认养绿地,增强群众爱绿、护绿意识,参与城市绿化建设。
二是抓好城区污染源整治。针对煤矿城市污染源多、空气质量差的状况,该市大力实施污染源集中整治,关停重污染企业,取缔露天煤堆、煤泥堆和有烟烧烤,彻底消灭污染源。通过治理,全市空气污染状况明显好转。2008年,该市大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334天。
三是加大河渠治理力度。该市结合城区河渠纵横穿越的特点,平顶山市把流经市区的湛河、西杨村河、东城河等8条河道全部列入治理范围,实行雨污分流,修筑拦河橡胶坝、观景台,两岸增加景石小品和绿化植物,形成园林景观。治理后的河渠护坡整齐、水面清洁,地面水环境达到三类以上标准,岸上的绿树、红花、青草与河水相映成趣,突出城水相依的景观特色,大大改善了城市环境。
四是大力开展城郊造林绿化。平顶山市以林业生态建设为中心,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大力实施春季造林、冬季造林和雨季造林,主要组织实施了北山绿化、南郊“四山”绿化、沙河防护林建设、环城通道绿化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在城区周围建成了环城防护林带,有效阻拦了煤矿粉尘污染,改善了城区环境空气质量。
四、立足城市特点,多措并举建设节约型园林
平顶山是一个坐落在浅山丘陵地形上的矿区城市,石多土少,土壤贫瘠,板结易旱,市区周边分布着大量的采煤塌陷地和矸石山。近年来,平顶山市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目标,从城市园林绿化的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入手,大力推广节水、节能、节地、节材新技术,把城区零星绿地、待建空地、街角桥头等小块空地和屋顶都充分利用起来,建成城市绿地,节约城市土地,扎实推进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一是从规划设计入手,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采用乔灌木片林的绿化模式,大量栽种本地苗木,不搞大树移植。
二是绿地浇灌水源主要使用湛河河水,改变以前使用城市自来水浇灌的方式。在公园、广场设计人工湖作为露天的雨水收集场所,兼顾景观和节水的功能。
三是绿地景观照明大量采用节能灯管取代白炽灯,部分单位安装了太阳能路灯。
四是对采煤形成的大片塌陷区域进行环境整治,依势建湖,以水生植物为主进行绿化美化,改建为市民休闲公园。目前,该市已完成东湖公园、建西生态园等塌陷地治理绿化104.5万平方米。
五是积极探索煤矸石的综合利用。针对城区煤矸石堆积成山污染环境的现象,该市采取多种措施对矸石山进行绿化,目前已完成绿化矸石山17座,增加绿化面积39.2万平方米,减轻了空气污染。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和谐、宜居城市
平顶山市高度重视墙材革新和建筑节能工作,先后制定和下发了《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建筑节能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意见》、《平顶山市建筑节能“十一五”规划》等一系列文件,加强对建筑节能的管理工作。平顶山市把以煤矸石、粉煤灰为原料的烧结类制品作为新墙材发展的主导产品,积极引进推广粉煤灰烧结砖、粉煤灰蒸压砖、煤矸石烧结砖、粉煤灰加气砼等生产技术。截至目前,该市新建民用建筑严格采用节能措施,按国家标准普遍采用了节能墙体材料,城市新建民用建筑中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逐年增加,所占比例分别达到65%%和90%%。
平顶山市积极实施棚户区改造,加大廉租房建设力度,投资建设了沁园社区、西苑社区、锦绣花园、领秀·东方明珠等经济适用住宅小区,增大了60平方米左右小户型比例,2008年,该市为住房困难家庭发放补贴964万元。平顶山市是典型的煤矿城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任务全省最重。针对煤矿棚户区居民的住房困难,市政府想方设法,加快改造进度,在2008年底前完成157.1万平方米棚户区(危旧房)的拆迁任务,建成了292.1万平方米左右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使居住在棚户区内的8.78万名矿工及家属的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完工面积居全省第一位。
平顶山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加大市政设施建设力度,完成了新华路、开源路、凌云路、光明路等道路的延伸建设,改善了交通状况。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9.2平方米。随着西气东输的贯通,平顶山市燃气事业快速发展,城市燃气普及率达89.8%%。从方便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该市先后更新改造了原有水厂和城区供水管网,城市用水普及率达100%%,水质综合合格率达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5%以上,污水处理率达70%以上。该市还改造和建设公厕361座,实现垃圾日产日清,并实现道路清扫全天保洁,户外广告管理规范,市容市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通过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平顶山市绿化景观更加丰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下一步,平顶山市将以国家园林城市考核验收为动力,进一步明确城市绿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解决关系群众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改善平顶山市的人居环境,为建设一个“生态平顶山、和谐平顶山、魅力平顶山、宜居平顶山”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