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贵港荷城旧貌换新颜


2009/9/25 10:47:25   来源:贵港日报
【字体:  】【颜色: 绿 】 

    “记忆中,贵县(即现贵港市)解放的时候,全城只有达开路等大小不到10条街道。你看现在的市区,到处是宽敞的街道,到处是商铺,变化真是翻天覆地啊。”土生土长的“贵县街人”、现住石羊塘社区的70多岁老人黄文贵说。

     从破旧凌乱的泥房到鳞次栉比的楼房,从蜿蜒曲折的小巷到车水马龙的大道,从杂草丛生的荒地到美仑美奂的休闲娱乐广场……60年的变迁中,荷城人民把一个农村版的小县城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中等城市。1949年,贵县城区总面积只有2.1平方公里,居民4.2万人。至2008年底,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已扩大到4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发展到40万。

     据统计,1950年至1989年,我市投入城区建设的经费只有1626.87万元,而今年上半年,我市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就达5.85亿元(其中市本级完成3.84亿元,县市区完成2.01亿元)。近50年城市建设的投入总和,还不如现在半年的投入。

     地级贵港市成立后,我市紧紧围绕建设“南国特色园林城市”的目标,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策扶持、贷款起步、滚动发展”的思路,走出了一条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兴城的新路子,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突出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形成品牌效应。到2007年底,全市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36.27平方米。已建成的盛世名门、世纪经典、普罗旺斯等20多个上规模、上档次的优雅商住小区,使我市的人居环境得到巨大改善。“上世纪50年代,除了在街道两侧种一些树外,城区基本上没有绿化,大家想出去玩,也只能到东湖公园或者南山公园去转转,哪像现在,每个小区都建设得象个小公园。”居住在城区世纪花园小区、年近八十的陆阿婆说。

    为了解决城市建设中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我市通过市场运作,把土地资本、社会资本和银行资本有机结合起来,多渠道筹措资金。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大量的市外资金投入到城市建设中,从而实现了城市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仅“十五”期间,就累计投资18亿元进行市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改造了23条城市道路。同时,按照“城市框架向南北扩展,产业布局向东西延伸”的思路,把工业发展和城镇建设一起规划布局,把工业园区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做到了发展城市经济与搞好城市规划、美化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相结合,较好地促进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

    据了解,到1964年的时候,当时的贵县才设有城区绿化队,1983年才成立城区绿化办公室和园林管理所,至1989年城区绿化覆盖率仅为1.43%。而到2007年底,全市城区绿化覆盖率已达到36.79%。地级市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座城市生态公园——占地480多亩、总投资1.03亿元的马草江生态公园,也在今年6月初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市民又多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我市还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具有贵港特色的城市管理新路子,进一步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继续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积极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城市环境进一步美化,市民文明程度日益提高。贵港这座古郡新城,如今已初具现代化滨江城市的风采,并向区域性新兴大城市大步迈进。根据规划,到“十一五”期末,中心城区面积将达到52平方公里以上,城区人口达到50万人。到2020年,中心城区面积将达到100平方公里,人口将达到100万人以上。(郑瑞福)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