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武宣县城地标性建筑之一的武宣国际大酒店隆重举行荣升四星级旅游饭店揭牌庆典;武宣商贸中心二期工程开工庆典隆重举行;投资6800多万元的武宣县污水处理厂项目工地一片繁忙;新规划的县城东环路建设如火如荼……这是武宣县推进新型城建,改造城乡面貌,提高城市品位,把武宣科学打造成为来宾市的副中心城市的具体体现。 为把武宣打造成来宾市名符其实的副中心城市,该县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立足交通和区位优势,确定了把武宣建设成为“内河港口和区域物流新城”的城市规划发展方向,舞起城镇建设龙头,统筹发展城乡经济,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全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该县通过优化环境、重点招商、跟踪服务,华润集团新型干法水泥项目、锦兴制衣水洗项目、敏诚矿业、东樽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大企业相继落户建设投产。引进总投资1.8亿元的广西敏诚矿业有限公司投产后,提供就业岗位400个,年创利税8000万元。县主要领导率领招商、国土等县直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到广东等地考察,学习创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精心策划了河西、黔江两个工业园区,占地达1.47万亩。如今,两个工业园区入驻企业达到了35家。园区建设直接带动了城镇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了城镇发展承载力。 上半年,该县先后投入454万元用于锦兴公司制衣水洗项目建设;投资600万元用于敏诚公司硅锰合金项目供电专线、用水、进厂道路硬化等工程建设;投入181万元用于泰龙公司白云石项目三通一平工程;华润水泥(武宣)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工业项目建设撬动了民间资本投资开发城镇的热潮,上半年全县房开项目总投资3330万元,建筑面积5.16万平方米。巩固“城乡清洁工程”成果,共清理门面违章占道经营89户、违章搭建6户、违章占道施工35户、“牛皮癣”广告1356多处,清理垃圾200多吨。 该县大力实施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已经编制了《武宣县城乡风貌改造工作实施方案》,从今年9月起,用三年时间分四期工程组织实施。改造范围覆盖全县城乡,重点改造“竹筒房”,并对改造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改造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物改造、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规范户外设施、城市景观改造和推出一批富有壮乡特色的民族村镇五个方面。
武宣县要成为来宾市的副中心城市,必须提高品位塑造城镇新形象。一是努力培育形成综合性、专业性以及产地型、集散型等不同类型的市场网络体系,以市场品牌打造特色城镇,全县先后规划建设了建材鸿城批发市场、鸿福鑫城商业市场、高立山市场、鞍山市场、商贸中心市场等各具特色的专业市场。二是充分挖掘八仙女文化、文庙、古庄园文化、太平天国遗址等古文化遗产,再现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在县城规划建设了宣传文化中心、马鞍山公园、文体广场等。同时,采取强化政府主导,突出民主参与的办法整体推进全县“三求”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全县142个行政村已全部完成篮球场和文艺舞台建设,球类活动和文艺演出大闹农村,哨子声锣鼓声声声入耳。三是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城镇居民的整体素质,为把武宣打造成为来宾市名符其实的副中心城市夯实基础。(杨振文 陈冬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