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桂林这座城市来说,两江四湖意义非同寻常。这是桂林迄今规模最大的一项环境保护工程,也是桂林的大型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大型旅游景区建设工程,将城市生态景观、水文化与城市建设成功融合。12日下午,亲身经历了两江四湖一期工程策划、决策、建设的现任两江四湖二期工程指挥长罗桂江来到百姓文化大讲坛,向听众介绍了两江四湖建设中的那些重要的人和事。
1998年提出两江四湖建设构想
1998年以前,桂林几百年来形成的内湖淤泥还在散发着臭气,破旧不堪的房屋和缺乏规划的建筑正在蚕食着人们视线上的清山秀水;早在宋代就已形成的环城水系,众多的古代建筑和丰富的历史文化,正在悄悄地在今天的桂林人眼前消失。具有两千年历史文化的山水名城,向正在处于地市合并阶段的桂林新一届政府发出黄牌警告!
罗桂江说,1998年9月18日,时任新桂林市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的李金早在考察桂林城建项目时第一次提出了“做好桂林水的文章,建设公园城市和环保城市”的构想,第一次提出引漓江水入城市内湖的观点;1998年11月28日,李金早市长在两江四湖工程专题会议上讲话时发表了《做活桂林“水”文章》的讲话,详尽阐述了以水为灵魂改造城市的前景。之后经过全市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和长达近一年时间的论证,工程于1999年8月23日正式动工。
两江四湖工程的具体构想就是:将流经桂林的漓江、桃花江和市区内的榕湖、杉湖、桂湖贯通,同时重新挖出一个新湖———木龙湖,在叠彩山下通过升船机把内湖和漓江连接起来。
工程建设中尽量减少二次污染
罗桂江说,李金早同志把这项繁杂浩大的工程具体概括为28个字:连江接湖、显山露水、清淤截污、引水入湖、修路架桥、绿化美化、文化建设。这28个字也就是后来两江四湖工程的建设内容。
在建设中,如何将桂湖、榕湖、杉湖中淤积了上百年的淤泥垃圾全部清走,让建设者煞费了一番苦心。最终,工程建设人员在一次考察北京北海公园的清淤工程中找到了“灵感”。罗桂江说,清淤截污是彻底改变内湖水质量的关键所在,采取传统方法不仅投资大,而且机器轰鸣和淤泥洒落都对周围居民产生影响。
于是,两江四湖一期的清淤工程采用了北海公园清淤工程的方法,就是采用远距离管道输送的施工技术,将湖中淤泥以泥水混合形式输送到几公里以外的市郊专门堆放场地进行综合处理,打成泥砖进行废物利用。这种技术与过去机械开挖的清淤方式相比,既节约了投资,又杜绝了施工过程中的扬尘、噪音等对城市的二次污染。这个工程,将桂湖、榕湖、杉湖中沉积的60万方淤泥全部从湖中清走,彻底改变了三湖的环境状况。
此外,四湖中船闸和升船机的建设也是两江四湖一期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确保游客安全,升船机的一些关键部件都是从升船机制造技术先进的德国和英国引进。船闸本身就设计成一个景点,与东镇门、宋城墙、宋文化街等景观结合,游客乘船过闸进出漓江,既能亲身感受到现代科技的魅力,又能观赏历史文化的遗迹。
桃花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已启动
有人曾问罗桂江:两江四湖何时可以完工?罗桂江说,正如构想者所说的,桂林两江四湖工程是一个开放、永续型的项目。两江四湖工程的风格是追求和谐,必然得到后人的持续评说和不断完善。
2009年9月19日,两江四湖二期桃花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开工,改造面积约10平方公里,将疏浚整治8.8公里河道,实施桃花江补水工程,还将建设一些旅游景点和服务设施,并对沿江的村庄进行改造,构筑成桂林西边的景观视廊。二期工程将重点贯通桃花江水道,今后,乘船游览桃花江将成为现实。
该工程将截断桃花江沿线外部污染源,新建水道使桃花江与四个内湖连通,构成两江四湖二环水系,实现桃花江的通航。这样一来,“两江”、“四湖”就得以真正贯穿,游客游览“三山两洞”全程都可乘船到达。
罗桂江介绍,两江四湖是桂林最宏伟的城市文化工程和旅游景区工程。归根到底,这是一项改善桂林人居环境,丰富人文环境,惠及居民和游人的民心工程。未来,随着工程的不断建设与完善,市民和来自海内外的游客将欣赏到更加优美的自然环境。 贾嘉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