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来宾市兴宾区培养农村党员“泥瓦匠” 服务城乡风貌改造工程


2009/11/12 17:17:51   来源:来宾市兴宾区委组织部
【字体:  】【颜色: 绿 】 
   “这个窗框还要向左移动15公分,同时向上抬高3公分”“这堆沙浆水泥配比低了一点,还要加两包水泥,同时加一手推车的石碴。”在来宾市兴宾区五山乡联兴村委腊烛屯城乡风貌改造现场,有一个人头戴钢帽,身穿工作服,一手拿着图纸,一手不停地指点着需要改进的地方。他,就是腊烛村城乡风貌改造施工技术总指挥成经语。以前村里人都叫他土“泥瓦匠”, 如今他又多了一个名字,叫“成师傅”。  

    成经语只是兴宾区农村党员土“泥瓦匠”通过培训变成“师傅”的众多人员之一。今年7 月份以来,为深入推进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力实施城乡风貌改造工程,该区以农村党员大培训为抓手,以为民办实事和“科学发展先锋行”为载体,以改变“竹筒房”单一、粗放、低水平村镇建设模式和农村“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无规划建设现象为目标,认真谋划,精心组织,通过抓“三选”、把“三关”的办法,广泛开展农村党员“泥瓦匠”培训工作。

    一是选培训人员,把好对象素质关。为找准具备一定文化素质和实践经验的学员,该区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由村级党组织调查推荐、乡级党组织核实把关、区级党组织批准审定,确保党员“泥瓦匠”学员具有较好的基础素质。在推荐出来的人员中,有的是村级干部,有的是党员群众骨干,有的是外出务工返乡人员,都是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泥瓦”工作经验的好“生源”。

    二是选教材师资,把好培训内容关。“生源”好了,师资和培训内容也很重要。该区以提高学员认识,直接解决乡、村风貌改造中的实际问题为培训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内容和聘请师资。如培训内容以村镇规划法规、建筑设计基础、图纸看法讲解、混凝土及沙浆配比、施工安全事项等为主;培训教师除了请广西建筑学院、市建规委、区建设局有关专家及技术人员外,还请一些来宾正在建设的大工程的施工指挥来上课,确保师资力量。通过优化师资和培训内容,使学员具备解决城乡风貌改造中存在的如土地纠纷、乱搭乱建、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等方面问题的能力。

    三是选培训方式,把好教学效果关。该区根据各个乡镇和村屯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从城乡风貌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布局、重点难点及地方特色出发,采取多种方式分批进行培训。首先是以集中的方式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如今年7月14日至18日,该区建设和劳动等部门在来宾市职业技术学校举办首期“泥瓦匠”培训班,集中学习了规划建设基础、土地纠纷调解、城建管理法规和施工安全责任等方面知识,结业时颁发“泥瓦匠”证书。其次是以工地实践的方式进行实用技能培训。针对以前农村的“泥瓦匠”存在“建设不看图纸、只凭粗浅经验”的问题,该区组织学员亲自到建设工地去看、做,主要是学习专业工程队如何看图纸施工、如何进行砂浆混合配比、如何做好施工安全保障、如何协调指挥各项施工有序进行等等。如该区先后组织“泥瓦匠”学员到裕达城市广场和来宾至正龙三级公路建设现场进行实践学习,使学员们更快地学到实用的技能,收到良好效果。再次是以参观示范点的方式进行比照教育培训。该区还注意组织学员到建设质量优良、城乡风貌改造及新农村建设较好的示范点去参观,用比照的方式进行教育培训。通过参观,让党员“泥瓦匠”们看到别人建设和发展的模样,使其心中有对比、有目标、有方向,启发他们建设有自身特色的新农村思路,激发其赶超先进的热情。

    截止目前,兴宾区已经开办5期的党员“泥瓦匠”培训班,有620党员通过培训获得了新农村建设新型技术人才证书,由土“泥瓦匠”变成了“师傅”。参加培训后的成经语说:“以前我们建房,就知道拉线砌砖搞沙浆。现在我们会看图纸会搞简单设计了。在进行混凝土沙浆配比时更讲科学了,不再打地基、砌墙、倒顶等一个样了。要根据不同工程进行不同配比,能省的就不浪费,不该省的就要用足,很有讲究的。”

    现在,兴宾区259个行政村(社区),平均每个村(社区)都有2名以上的党员“泥瓦匠”师傅。自该区启动城乡风貌改造工程以来,党员“泥瓦匠”们参加了1580多户由政府免费提供设计图纸的新房建设,参与了36个主要村屯的村级水泥路的规划编制工作。他们在该区南柳高速公路穿越段,来宾至合山、来宾至武宣二级公路主干道两侧沿线,以及旅游景点周边村屯的城乡风貌改造工程中,作为一股新的技术力量,正在发挥着生力军和更多的主导作用。 (来宾市兴宾区委组织部)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