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桂林的“城市建设高潮年”,一大批城市建设项目在这一年里加速冲刺,掀起了桂林城市化的新高潮。在“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战略部署下,以临桂新区建设和老城区提升改造为重点的城市建设工作得到了强力推进,临桂新区建设、城市立面改造、漓江小流域综合治理、“三桥十路”建设、违法建筑整治、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为重点的城市建设项目捷报频传,广大市民切身感受到2009年桂林城市大建设的力度。在骄人的成绩当中,既凝聚着建设者们战酷暑、斗严寒的艰辛,也离不开为了城市建设牺牲小我而无怨无悔的广大市民。
生活受到影响,他们毫无怨言
在“三桥十路”建设中,雉山桥、穿山桥是主城区的重要交通节点,车流、人流众多。工程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建设新雉山桥的过程中,除了建设队伍的昼夜奋战之外,最让他感动的是市民和有关部门对桥梁建设的支持和配合。
围场中断交通,公交集团公司调整6条公交车线路,市民驾车上下班高峰时自觉在民主路排队等候通行,大家自觉遵守临时交通管制,旧桥爆破拆除前11家业主单位积极配合迁移等等,雉山桥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桂林市民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以管线迁移为例,桂林供电局3条电缆原先经过雉山桥。得知桥梁要重建后,该局立即在报纸和电视上发布了停电预告,连夜组织了60多人的队伍配合迁移。民航系统的两条通讯光缆由于开始时漏查,直到切割桥面时才发现。指挥部与民航部门联系后,他们也第一时间派人对光缆进行了及时迁移。还有电信、路灯、广西师大等部门和单位的积极配合,使雉山桥的建设得以顺利进行。
雉山桥施工单位———湖南六建技术总工王正明说,他到过全国很多个城市搞过工程,只有在桂林,工地上没有丢失过任何设备和材料。虽然修建桥梁对现阶段的交通有影响,并且晚上还要加班加点施工,但是没有市民跑到工地来闹过或者投诉。这样的施工环境,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家住供电局宿舍的王大爷对家门口的这座新桥赞不绝口。他说:“城市建设是为我们老百姓做好事,我们当然要支持,桂林人肯定希望桂林越变越美嘛!”
2009年12月30日一大早,很多市民知道穿山桥要通车,纷纷走出家门,聚集在穿山桥头,共同见证穿山桥通车的历史时刻。
穿山桥的修建仅耗时12个月,可是在这短短的12个月当中,由于穿山桥所处的位置地质条件复杂,建设者们先后遭遇了打桩浇筑频繁出现漏浆、大面积塌陷等难题和一场自1998年以来第二大的洪水。为了保工期、保质量,建设队伍通宵达旦地工作。对此,小东江沿岸的居民毫无怨言。
每天上下班的高峰时段,市民们井然有序地从便桥上通过。市民们的支持,给了建设者们莫大的鼓舞。一位市民对记者说,建桥的时候交通受到影响,自己出行肯定不方便。但是想想建成后的新桥,想想越来越漂亮的城市,这点不方便也就算不得什么了。
“市民是大功臣!”
改造育才路时,建设单位不怕麻烦,见缝插针地工作,既不影响工程进展,又尽量减少对老百姓的影响。在通车的当天,家住育才路6号的普通市民周桂凤被邀请作为嘉宾出席通车仪式。她由衷地赞叹说,改造育才路,市政府为居民办了一件大好事、大实事。“现在路好走了,灯亮了,环境改善了,作为市民,我们要自觉维护好这些市政设施和环境卫生,让我们的城市更加漂亮!”周桂凤的话语道出了育才路沿线居民和单位的心声。知道政府要修好这条雨天出行难、夜间行路难、交通高峰时段通行难的“三难路”,沿线的居民和单位纷纷用自己的行动表示对工程的支持。一位村民说,就在门前施工,出行很不方便,扬起的尘土很多,窗子都不敢开,但这只是暂时的。只要能把路修好,受这点罪也没什么。
大多数村民得知征地是为了改造育才路后,都十分支持配合,纷纷将土地让了出来。广西师大得知育才路要拓宽后,主动与指挥部进行沟通,将自己校区及教职工生活区的围墙内移,退让出近2亩土地支持道路改造。项目的现场负责人说,多亏了沿线群众对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工程进展才会那么顺利。“市民们是修好育才路的大功臣!”他感慨道。
市民的大力支持也给了建设单位和相关部门莫大的鼓舞和鞭策。在施工中,他们设身处地为市民着想,尽量方便市民。机场路的改造建设工程量很大,道路改造时,很容易造成堵车。由于施工需要,半幅道路无法行驶,使得另外半幅的两个快车道承担起两个方向车辆通行的压力。通行不到半个月,路面险象环生,尽管机场路交警大队全警上路,快速处理事故,但还是常常让车辆在道路上排起了长龙。经过反复勘查,机场路交警大队发现,机场路的非机动车道较宽,如果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的绿化隔离带清除,可以让道路增加两个车道。他们当即联系机场路建设工程指挥部和各标段施工单位召开联席会议,将想法变成现实。果然,此后机场路变得通畅起来,堵车现象不再频频出现。交通安全的隐患被排除,沿线的市民竖起了大拇指。
去年城市建设的项目不过10来个,但是像这样的故事几个小时也讲不完。在这光彩熠熠的“城市建设高潮年”里,如果说建设者们是冲锋陷阵的勇士,那么广大的市民就是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有了市民们的支持和配合,一座座桥梁横跨在美丽的漓江之上,一条条道路支撑起城市的骨架和网络,桂林也在2009年的大城建中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谭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