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抓住农村改革和发展为新阶段的工作重点,围绕“四新”抓好新农村建设。
确立新目标。该县确定村、镇今后的发展思路,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培养新农民、打响“罗城野生毛葡萄之乡”品牌、速生桉种植基地、中心示范乡镇和小康文明示范村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市场繁荣、群众富裕,建设有拥有实力、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文明和谐新农村。
发展新产业。今年来,罗城县落实了“30+1”林板一体化项目工程(即30万亩速生桉+林板一体化企业),该项目列入广西商品用材林香料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已与广西高峰集团博白林场达成协议,共同实施,已完成租地54134.3亩,占本年度任务的54%;完成整地面积7868亩;完成种植面积2844.4亩。继续加快野生毛葡萄之乡建设和糖蔗种植。今春,已落实新增种蔗面积1.61万亩;落实烤烟种植面积0.4万亩;落实新增桑园面积0.8万亩;毛葡萄春季管护已完成剪枝3.5万亩;种牧草20120 亩,配套养牛35000头。
建设新村镇。该县在新农村建设中把中心镇规模做大、实力做强、功能做优、形象做美,如四把镇引进资金2000多万元,修建综合批发市场、开发客运站、建设加油站、加强毛葡萄基地设施、投建砖厂、为煤井扩大生产规模等,以拉动城乡经济。同时,以小康设施、小康住宅和小康环境建设为重点,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东门镇凤梧村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县里菜市上60%的蔬菜来自该村的种菜专业户;村办的石灰膏厂、食用菌种植场、酒瓶加工场等集体经济红红火火,村里从这些集体经济项目收入中拿出资金投入村屯水利设施建设、修建屯级水泥硬化路、建篮球场、创建文化宣传队等。
培养新农民。从加强农民教育入手,着力培养文化型、技术型和经营型的新型农民。通过农业技术推广学校、农民科技培训中心等阵地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致富本领,把农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已培训新型农民2.7万多人,占全县农民人口总数的15.3%,新型农民对农业的贡献率达45%。(覃代猛 谢盛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