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走在贺州街头,随处都可看到城市建设的热潮,尤其是建设路、贺州大道和商业步行街的改造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那么,这三条街道的改造对贺州市民意味着什么?它们今后又将如何展现在贺州市民眼前呢?
商业步行街: 路未建好商机已现
如今贺州市许多人对在体育路和东宁街等百年老街基础上进行改造的商业步行街充满着期待。记者在这里采访时发现,自从步行街改造的“风声”吹出来后,这里的门面价值不断提升。原贺县染织厂的一名退休职工向记者透露,体育路原来价值10多万元的门面现在有人出价40多万元屋主还不肯卖。记者在这里看到,步行街改造的步伐非常快,年前破土动的工,如今步行街的雏形已经显现,尽管路还没建好,但两旁的店铺依然林立,一些在这里租门面做生意的小老板告诉记者,虽然现在生意不算特别好,但他们仍“顶”着,否则现在一旦退租,今后再想租回门面就很困难了。与此同时,在这里摆摊的商贩也是此起彼伏,各类吆喝声不绝于耳,甚至还有一些小商贩天没亮就来到这里“霸”个好位置,而他们所看中的,正是这里的商机。
商业步行街建设指挥部的一名姓黎的工程师向记者证实,道路改造后这里的门面确实升值很快,他认为,这实际上是贺州整体价值的提升。他还告诉记者,目前该工程进展顺利,已完成工程量的50%,其中包括地下综合管沟的铺设,排雨排污沟建设,路基混凝土铺筑等。下一步将按规划加快推进体育路沿街房屋改造,使体育路尽快形成整体景观效果。另外,东宁街房屋改建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3月3日,这条百年老街的部分改建户正式进行房屋拆除重建。
贺州大道:修通“五脏六腑”
早在2002年3月12日,本报就曾以《十多年排污问题困扰居民 东湖巷住户有水不敢用》为题,报道了贺州大道排污的“老大难”问题,而在这几年间,贺州大道沿路两侧居民也不时的向本报反映着同一个问题。如今,随着贺州大道改造工程的破土动工,这个“老大难”问题已经开始得到解决。
贺州大道是连接207、323国道及贺州市区的主要交通干道,很多进出贺州城区的车辆都从这里经过,因此也有不少市民把贺州大道誉为贺州的“脸面”。资料显示,对该道路改造的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交通设施和监控系统工程、绿化工程、照明工程、底下管线综合工程及附属配套设施工程等。这一系列工程表明,贺州市对它的改造并不仅仅是“洗脸”这么简单,它的“五脏六腑”都将被“动手术”。记者日前在贺州大道改造工程的施工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忙着把一根根水泥管道埋入地下,工程建设指挥部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当前工程建设的重点就是对排污沟和电力沟的改造,如今他们投入了4台大型机械和100多名工人到工程建设中去,预计整个工程5月底可以完成,届时,这里的居民将不会再受到排污不畅等历史问题的困扰。
建设路:城市功能更完善
记得建设路刚刚建成时,有许多市民把它拿来与新兴街、东宁街相比较,并把建设路称为“新街”。然而,随着贺州市城市建设进程的推进,那时的这条“新街”早已变成了“老街”,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城市发展的需要了。就拿近20年来发生在贺州市的几场特大洪水灾害来说,建设路上留下的道路积水总是令人印象深刻,有的人在内涝中经过邮政局转盘时,就象是“趟水过河”,而这一幕,也总是被报纸、电视收入镜头里。
实际上,建设路是贯穿贺州市东西方向的主干道,直插贺州市区腹地,无论是市民通行,还是商业运作,或是为扮靓城市,建设路都显得非常重要。而此次贺州市在对建设路的改造也是非常彻底的,除了铺装沥青路面外,还将拆除沿路十字路口环岛和隔离栏,人行道上铺装花岗岩,增设盲道。同时加建雨水排水管道、铺设地下综合管网和架设景观灯、绿化及改造路灯等。建设路改造工程建设指挥部的有关负责人称,改造工程完成后,建设路将实现架空的管线进入地下综合管网运行,实现雨水、污水分流,消除道路积水,为今后进行城市污水处理创造条件。还将提升城市美化、亮化程度,使城市景观焕然一新。(记者 李军田)

商业步行街雏形初显。

建设路改造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施工中。

每天都有几台大型机械和上百名工人投入到贺州大道改造工程的施工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