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海洪,女,1969年7月生,汉族,广西桂林人,研究生学历,博士,高级规划师,国家注册规划师,曾任桂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高级规划师、生产技术科科长,桂林市建设与规划委员会总工办主任、副总工程师、副主任。现任桂林市规划局局长。
建设临桂新区不仅是保护漓江的战略之举,也是我市今后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更是落实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战略目标的主要空间载体,承载着我市全体市民的愿望。因此,新区的规划工作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充分发挥规划在城乡建设中的战略导向、统筹协调和空间资源配置的作用,体现城市规划的社会公平性,增强规划执行力;如何塑造和在新区延续“山水城”的城市特色,推进城乡规划编制的科学化、管理的规范化、监督的公开化,是规划部门所面临的挑战。市委三届九次全会和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了要举全市之力,加快临桂新区建设,确保新区建设初见成效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力助临桂新区腾飞,给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着力于“高起点”,加强临桂新区规划的统筹推进
在临桂新区建设中,规划首先要着力于新理念、高起点。要继续加强临桂新区规划的统筹推进,强调规划编制工作中多学科综合的系统性,完善各层次的规划编制。着重做好城市总规修编与新区拓展规划的衔接,在已完成临桂新区机场路北组团规划的基础上加快完善报批程序,为新区产业体系和空间结构的构建提供依据;继续深化临桂新区产业发展、地下空间等专项规划和商务办公区、居住区、交通枢纽等重要地段的城市设计工作,着力为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规划支撑。
着力于“惠民生”,深化和完善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规划惠民生,是城乡规划工作的时代要求,关系到新区发展的持续与和谐。借力国家政策,加强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规划工作,大力推进公益性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划要素,作为刚性指标,通过规划逐步落实;加快新区医疗卫生、教育、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体系的完善,完善管线综合规划和设计,完善新区城市水系和公园绿地规划,深化中心公园设计,更加重视改善民生,通过人性化和精细化的规划设计工作,加快新区各项公共设施和环境的建设,努力把新区打造成山水宜居的“首善之区”。
着力于“强特色”,打造机场路新城风貌示范路
规划强特色,是桂林特殊的城市性质与城市地位所决定的。把打造特色鲜明的新区城市形象作为城乡规划工作的核心理念,以新区建筑风貌的规划设计为抓手,高标准编制机场路两侧用地城市设计和核心区风貌设计,充分发挥市规划审定委员会的平台和专家团队的作用,高标准审定新区重点区域、重要节点、重要建筑的设计方案,制定《机场路两侧用地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对机场路的建筑退界、绿化园林建设和管理、建筑风格的引导和审查明确要求和规定,重点打造机场路新城风貌示范一条路,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新桂林风貌。
着力于“重服务”,发挥规划对新区建设发展的引导和推进作用
规划的科学引导是确保项目快速进驻新区的重要前提,主动将规划服务前移、重心下沉,从与投资企业的首次对接开始,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规划参谋,积极吸引和引导投资项目向新区转移;对有建设意向的单位实行“二对一”的专项规划服务,即设定一个“专人联络员”负责项目业主与规划部门的联络和信息对接服务,安排一个“专业技术小组”负责项目策划、规划选址和技术服务工作,加快新区建设项目的落地,使得新区的项目“进得来、落得下、建得起”。
着力于“抓管理”,创新新区规划管理机制
创新新区规划管理机制,提高规划管理水平,进一步理清空间发展总体思路,根据新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借鉴和引进其他先进城市的管理理念和措施,制定《桂林市临桂新区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桂林市特色建筑管理规定》等新区规划编制办法和标准,探索助力临桂新区快速持续发展的高效城乡规划管理模式,为科学建设和管理新区建立长效规划管理机制。
新区发展时不我待,我们将按照“廉政、务实、奋进”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九次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自治区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紧紧抓住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机遇,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任务要求,以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为临桂新区的大发展、为“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战略的实现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