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点半,崇文区前门东大街西河沿早市。当记者赶到这里时,已有不少小商小贩开始整理摊位。他们非常自觉地按照地上的摊位线摆放着货物,由于时间尚早,市场里除了商户们之间偶尔的交谈和问候外,并不显得十分熙攘。早上7点,崇文区城管执法大队前门分队的执法人员准时到早市及周边巡视,他们要到9点收市才会离开。而早市管理人员则来得更早,6点便已到位,春夏季节更是需要提早到5点。在他们的维持和商户的配合下,市场秩序井然。
2007年,前门地区仅有的一家小型菜市场已不能满足周围群众的需求,加之菜品少和价格相对较高,西打磨厂街北口至西河沿地区便自发形成了一个早市,远近居民纷纷来此买菜。但是,由于早市规模越来越大,占道经营、环境脏乱、噪声扰民等问题随之而来,周边居民不堪骚扰,频频举报。
崇文城管前门城管分队执勤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市场在正式开设之前,真的像是在‘打游击’,群众有买菜的需求,我们过来查抄,不少人会质疑我们的做法,时不常还会发生一些摩擦。这个市场开通后,我们在管理上很方便,群众的生活也变得更方便,这些小商小贩也能安心经营,可以说让矛盾迎刃而解。从1998年开始,我就从事城管工作,作为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我更明白为小商小贩提供生存的空间,疏堵结合的道理。”
目前,西河沿早市拥有等级商户一百多家,此前均为无照流动商贩。在早市设立后,每个摊位1天的管理费用是5元,主要承担8名固定管理人员的劳务支出。一位摊主向记者表示:“以前出来摆摊,经常怕城管过来查抄,做生意的时候还要四处张望,提心吊胆。现在心里就踏实了。而且,市场固定下来,有秩序了,周围的居民也更愿意过来买菜。”
早市的存在不仅让小贩们安心经营,更让居民得到了实惠。有居民计算,早市的菜品价格比固定市场便宜,一个三口之家,如果全年都在早市买菜,一年下来可以节省菜钱上千元。
据了解,类似的市场在崇文区还有很多。针对“马路市场”、“地摊经济”等痼疾顽症,崇文区一方面大力推进“早餐工程”、“菜篮子工程”,新增各类规范化早餐经营网点49家、蔬菜经营网点27家;另一方面在条件具备的地区设立便民服务临时市场,让无照商贩“合法经营”、规范经营。对流动商贩进行“定时间、定地点、定经营内容”的严格管理,要求商贩持证上岗、挂牌经营、按时收摊、人走地净。这样做既解决了部分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和广大群众买菜难的实际问题,又维护了正常的市容环境秩序,同时兼顾了管理人和周边居民的需求,实现了多赢的管理目标。 张际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