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心系彩云之南 畅游福地弥勒


2010/3/10 8:11:50   来源:中国建设报
【字体:  】【颜色: 绿 】 
  虎年新春,踏进具有“彩云之南,福地弥勒”之称的湖泉生态园休闲度假,只见蓝天白云之下,成群结队的白鹭展开洁白的双翅来回滑翔戏水,使湛蓝色的湖面上不时翻溅起如玉的水花;银白色的沙滩上,来自港澳、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广西等地的游客尽情地领略着万种风情;依湖而居,具有“东方威尼斯”格调的湖泉酒店洋溢着来自海内外各界人士的欢笑…… 

  弥勒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端,是惟一与佛同名的县份。县城弥阳镇距省会昆明市143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15.2平方公里,总人口12.23万。近年来,弥勒县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把弥勒建设成云南省重点旅游城市”的重要指示,实施精品战略,打造精彩弥勒,力求把弥勒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化标准并与现代消费相对接的“中国休闲度假城”。 

  2010年2月9日,弥勒县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一举成为云南省两个首批获此殊荣的县城之一。 

  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为抓手——着力打造景观优美,环境宜人的新弥勒 

  发掘区域历史文化、张扬城市建设个性、创建人居最佳环境,是增强弥勒对外开放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有效路径。而要做到这一点,创建国家园林县城是首当其冲的主要任务。 

  从2006年以来,弥勒县制定了《弥勒县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实施方案》,积极探索集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为一体的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之路,紧紧围绕改善提高弥勒县生态环境质量这一中心,因地制宜地进行县城园林绿化建设。弥勒县全面深层次地挖掘了文化内涵及园林景观潜质,构筑了生态环境宜人、弥勒地域特色突出、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的园林绿地系统。该县坚持土建与绿化同步走原则,道路一修通、小区一建成,绿化就配套跟上,使弥勒县城各项绿化指标逐年增长,星级园林式单位(小区)灿若繁星。 

  弥勒县采取政府主导、民间投资、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发动社会各界,投资10亿元,建起了占地面积3200多亩、集旅游度假为一体的湖泉生态园,被中外游客誉为“滇南大连”、“红河苏杭”,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弥勒县建设局局长汤云虹说:“生态园未建之前,这里只是个荒芜冷清的莲花塘。夏季,臭气熏天,令人难受;雨季,水漫金山,淹没不少村民的庄稼。县委县政府采取捆绑整合、统一规划、推向市场运作的方式进行开发,有效地盘活了土地资源,创出水塘变湖泊、麻布变锦缎的奇迹,得到老百姓的称赞,赢得省州领导的首肯。” 

  此外,弥勒县还建成可容纳10万人的摔跤斗牛场,规划兴建了10个原汁原味的民族生态旅游度假村,并相继投资2.5亿元新建和拓宽改造了温泉路、人民路、中山路、环湖路等街道51条。县城建成1座综合公园、3个社区公园、2个专类园、2个带状公园,另有绿化广场及街旁绿地10个,公共绿地布局合理,公园、广场绿地分布均匀。全县通过生态环境建设,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等措施,使森林覆盖率达40.2%%,形成了城郊一体的绿色大环境。 

  以巩固全省“甲级卫生县城”称号为手段——实现山、水、绿、城相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灰雾蒙蒙迷满天,街道垃圾随处见;顷刻大小扫帚扫,阴沟泥浆留纪念!”这是几年前,一位记者对弥勒县城脏、乱、差的有感而发。而今,人在画中走,鱼在水中游;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城市环境,使当年那些看了报道之后,对弥勒没有好感的人刮目相看、为之振撼…… 

  为解决城市脏、乱、差的问题,优化城市经营环境,增强城市经营魅力,弥勒县委、县政府将创建巩固“全省甲级卫生县城”作为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强化城市承载力和亲和力、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把爱卫工作纳入任期目标管理,做到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积极组织各行各业开展以治理“脏、乱、差”为主的综合整治活动,举办各种卫生知识培训班120期16642人次,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材料88789份,卓有成效地增强了广大群众的环卫意识;新建总投资分别为10713万元、3769万元,日处理污水2.5万吨、日处理垃圾22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处理场;各部门积极采取突击整治活动与经常性的卫生保洁活动相结合的方法,创建巩固“云南省甲级卫生县城”;投资1700万元建成县城第二座水厂(即大树水厂),供水管网长54公里,日供水能力2万吨;兴建公厕21个,农村改水改厕专项经费达5293.2万元,改水受益人员5.5314万人。此外,县政府还相继出台了《弥勒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县城市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弥勒县城市建设管理实施办法》,成立了“弥勒县城市综合协调管理委员会”,建立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的管理网络,形成纵管成线、横管成片的齐抓共管新格局,为创建巩固“全省甲级卫生县城”提供了有力的执法和组织保障。 

  弥勒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领导定期带领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巡视检查县城市容市貌,现场办公解决有关问题;公安、交警、城管、爱卫、工商、城建、卫生等职能部门针对问题进行大规模的综合治理整顿,同心协力管好县城卫生和秩序,县城生活垃圾清运率和处理率达100%%。同时,县城主次干道灯光亮灯率、用水普及率、水质合格率、燃气及清洁能源使用率等各项指标均有大幅提升,尤其是县城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大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到347天以上。弥勒县理顺净化了城市环境卫生,靓化美化了市容市貌,实现山、水、绿、城相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弥勒连续8年保持了全省“甲级卫生县城”的称号,为推进全省重点旅游城市建设,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建设全省重点旅游城市为突破口——实施品牌立县,着力打造生态城市 

  2008年8月,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到弥勒调研时指出:弥勒已具备创建省级重点旅游城市的基础和条件,要努力把弥勒建成全省的重点旅游城市。随后,州委、州政府在弥勒召开全州旅游现场办公会,要求弥勒要建成“中等城市”和“最适合人居的生态园林城市”。 

  “城市建设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开发,只有强化城市经营理念、完善确定城市发展战略,才能打造提升城市品牌、盘活城市资源存量、造就生态文明建设支撑点。”县委书记孔令清道出了弥勒县的城市建设理念。 

  弥勒县委、县政府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和全省重点旅游城市为目标,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宜居、宜游、宜商等可重复性消费、持续竞争力强的休闲福地、快乐家园,力求把弥勒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化标准并与现代消费相对接的“中国休闲度假城”。该县采取政府主导、企业推进、农民参与的方法,对湖泉生态园旅游拓展与周边新农村建设进行总体策划,把湖泉生态园打造成国际旅游胜地和国际商务中心,全面提升弥勒旅游景观品位和文化内涵,加快城市吸引力的建设,将城市、社区、街道、酒店打造成引人、留人的极品景区。启动葡萄观光大道、葡萄酒酒庄、中外名食城和休闲运动场的规划建设,打造“红酒庄品酒———生态园泡温泉———锦屏山敬佛”精品旅游线;对锦屏山弥勒佛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通过组建弥勒锦屏山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举办“弥勒佛文化论坛”、引进全国名优小吃及特色点心、组织葡萄酒庄农家乐网点、发掘民间特色工艺品等举措,打造弥勒旅游特色新亮点;以具备良好旅游基础的可邑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作为“火车头”,对彝族支系阿细历史和阿细跳月等民族、民俗、民间特色进行开发,推动特色村庄建设,构建弥勒乡村旅游环线;深度提炼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名人文化,精心打造表现“天人合一”思想、艺术品味高、震憾力强的大型诗画歌舞《阿细跳月》。 

  2009年,该县红河春天健康运动休闲公园、湖泉金秋运动休闲公园、湖泉湾星级酒店、葡萄观光大道、锦屏山景区道路、山水人间步行街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县财政加大投入,编制《弥勒城市总体规划》、《弥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弥勒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弥勒旅游业发展策划》,并高起点启动物资公司片区、喷泉片区、县政府片区等旧城改造项目的规划和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采取BT模式启动昆河公路6.5公里城市景观大道改造,新建或改造中山路与人民路连接线、人民路南延线、黑腊沼南路、中山南路、中山北路等城市路网。 

  现如今,无论是漫步在老城区,还是徜徉在雏形初现的新城区,一条街道一个树种、一条街道一款路灯、一条街道一个景观,实现了把城市、酒店建成景区、将旅游项目建成人间仙境的追求和梦想。 

  以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发展为带动——提升城市品位,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2005年,在获得“云南省园林城市”称号的基础上,弥勒县随即确定了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的目标,全面开启了建设绿地系统的各项工程。通过努力,弥勒县城形成了自然风光秀丽、园林景观优美、园林植物多样、地方特色突出的绿地系统,体现了“洁、绿、亮、美、畅”的山水园林县城风貌。弥勒县园林绿化建设的突出成就带动了全县各项事业的发展,先后被评为“中国著名文化旅游县”、“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旅游度假胜地”、“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县”、“国际旅游名县”和“中国著名文化旅游名县”。 

  目前,弥勒县委、县政府着力把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的丰硕成果转化为全县人民的真正实惠。休闲度假是一项可重复性消费的旅游产业,与靠自然景点取胜可重复消费机率低的观光旅游业相比,具有很强的持续的竞争力,是实现“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路径。弥勒县县长王家林说,打造弥勒城市品牌是实施“品牌立县”战略的首中之首。作为地处省会昆明“一小时经济圈”的弥勒,只有围绕建设“中国休闲度假城”的目标,努力争创国家级园林、卫生、旅游城市,才能增强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旅游业强劲的发展势头拉动了酒店、餐饮、房地产、商品超市以及金融、保险、邮政、中介、网络、信息技术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2009年,弥勒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5.9亿元,比上年增长18.8%%。 

  如今,每当周末,昆明、玉溪、大理、上海、北京、广东、浙江等地游客,便潮水般地涌入弥勒吐纳清新的空气,享受世外桃源的迷人景色。鸟语花香催人醉,闭目幻想似苏杭,弥勒,将进入崭新的境界,成为世人休闲度假的天堂。郑建苹  陈燕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