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这边独好
——扶绥县城乡风貌改造新村印象
初春时节,记者开车沿着南友高速公路扶绥路段行驶,不时看到在公路沿线一个个漂亮的村庄中,一栋栋色彩鲜亮的房屋在绿树掩映下显得格外抢眼:乳白色的主墙体、深蓝色的坡屋顶,蓝、白两种颜色把房子轮廓勾勒得格外鲜明。蓝天、白云、绿树、楼房、农田相互映衬,赏心悦目。这一幅幅城乡风貌改造后的动人画卷,在扶绥大地尽情展示……
去年12月以来,扶绥县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有关城乡风貌改造工作的部署,以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高城乡规划设计水平、提升城乡建设品位、建立城乡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为主线,扎实开展南友高速公路沿线城乡风貌改造工作,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记者走进扶绥县渠黎镇碧髻村。这个素有“福寿村”和“状元村”美誉的美丽乡村有人口约1600人,80岁以上的老人有34名,平均每30人中就有一名大学生。从上世纪50年代起,该村有数名学子考取清华、北大等著名学府。改造后的碧髻村旧貌换新颜,村民文化活动设施齐全,文化氛围浓厚,村容村貌干净整洁,彰显出新农村的新风貌。
“我家的房子2008年建成,因为经费紧缺,一直没有装修。在这次城乡风貌改造工程中,政府既补贴资金,又统一安排施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把我家装修得这么好,真是做梦也没想到啊!”碧髻村村民方日连站在焕然一新的楼房前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自家房子风貌改造情况。碧髻村村民非常支持城乡风貌改造,自觉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已有60多座房屋完成外墙立面改造和坡屋顶改造;基础设施部分的道路、绿化、管网、文化活动设施也基本完成建设。
离开碧髻村,记者再沿南友高速公路辗转至岜盆乡弄洞村楞投屯,只见一条500多米长的清澈河流,环抱着青山脚下的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时代气息的村落。走进村子,风格统一的房屋前面是新种的桃树等观赏树木,树木田园、青山绿水和房屋交相辉映。“门前绿水声声笑,屋后青山步步高”。走进楞投屯,宛若走进了世外桃源一般,美不胜收。因为村子四周种着桃树,春天一到,桃花烂漫煞是迷人。因此,楞投村又被人们称为“桃花村”。在走访楞投村的过程中,记者发现了一件新鲜事:不管是新起的楼房,还是简陋的平房,每家每户门口都摆放着一个鞋架。据了解,这些鞋架是扶绥县委书记白松涛送给村民的。楞投村下一步新的发展思路是,农庄清一色的两层小洋楼的一楼供房屋主人居住,二楼开辟成客房接待游客;而且,每户农舍都加建一个厨房,一个供房屋主人使用,另一个提供给游客。岜盆乡乡长梁海云告诉记者,楞投村定位发展成为生态文明旅游村,其发展思路是以城乡风貌改造为切入点,用美丽的风光吸引游客,让游客在这里享受“农家乐”休闲时光。
在投头村外的田间地头,村民正在淋瓜苗、播秧苗,一派繁忙景象;漫步村中,只见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迎面来的是男女老少的笑靥……好一幅新时代农村的美丽画卷。村民小组组长莫进业告诉记者:“现在的楞投变化实在太大了,现在我们的村庄和县城的小区一样漂亮。大家有决心把楞投建设成扶绥的桃花村、旅游村。”
据该县建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扶绥县在第一期城乡风貌改造过程中,按照“环境生态化”和发展“农家乐旅游”的要求,结合新农村建设,将村民生活区整治与农村垃圾整治、村容村貌整治、生活污水整治相结合,注重体现壮族文化特色,注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有地方性和观赏性的特有乡村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全面提升乡村品位。目前,全县城乡风貌改造共有10个村屯。今年,该县财政安排200万元用于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启动资金。□ 邓武宏 黄献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