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明江河畔的宁明县明江镇洞廊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自治区级文明村。全村人口1271人,有331户,耕地面积1967亩,其中水田1660亩,畲地627亩。它的闻名不仅仅因为它是著名抗日名将周元将军的故乡,更因为该村党总支部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进事迹。
共同谋划走富路
洞廊村原先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后进村。早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初,由于没有正确的思想认识,群众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沿袭过去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产业单一,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300元,生活非常艰辛。因此,村里的公益事业无人问津,曾出现偷、赌、封建迷信等不良现象,村中猪牛乱窜,粪便遍村,极大地影响了群众生产的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针对现状,镇党委对该村党总支部进行了整顿,在党员中选出一批年富力强、有文化的中青年充实领导班子,发挥村党总支部的坚强堡垒作用,组织全村49名党员共同谋划富村之策。大家形成了共识:本村田多地少,并且靠近县城和明江街,发展蔬菜生产,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是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一条捷径。
科技培训促增收
为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该村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几年来,该村投入50多万元,完成了田园化建设,修筑三面灌溉渠道3.2公里,修建电灌站4座,确保了农业生产用水;投资十多万元硬化村道3000多米。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改善后,农民种植蔬菜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在村党总支部的引导下,该村群众抛弃了“蔬菜种植集中在冬季、品种单一、各自为战”等传统的生产方式,立足大市场,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方式,实行订单农业,进行产业化规模经营。同时,村党总支部做好生产和营销服务,成立了3个营销小组,先后到成都、南宁、凭祥、崇左、防城等地发展订单农业。每年邀请县农业局农技人员到村里给群众上种植课不少于5次,经常组织种菜大户到外地参观学习人家的成功经验,并且长年邀请百色市田阳县一名种菜能手作为技术指导。此后,该村发展蔬菜种植如虎添翼,科技含量越来越高。2004年11月,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到洞廊村视察,对该村的蔬菜生产给予充分肯定,从此,群众的积极性更高了,他们根据市场需求种菜,市场能销什么就种什么。经过几年的打拼,洞廊村已成为崇左市主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该村生产的成都大甜椒、四季豆、黄瓜销往重庆、成都、南宁、凭祥、崇左等区内外城市。2005年,该村种植甜玉米800亩,产值达到106万元,获纯利润74万元;种植成都大甜椒400亩,产值达110万元,获纯利润86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2800元,高出全县农民人均水平641元。艰辛耕耘,丰硕回报。如今洞廊村有67户村民建起了楼房,全村拥有客车3辆,农用车55台,摩托车73辆,手机200多部,程控电话38部,彩色电视机、音响、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纷纷进入寻常百姓家。
文明建设掀高潮
村民的物质生活充实了,村党总支部就着力开展“邻里和睦、尊老爱幼、举止文明、知荣明耻”的新型农村建设活动。发挥村里的老人协会、青年团、妇代会等团体的作用,协助党总支部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利用村规民约约束村民的言行,营造“邻里和睦相处、夫妻相濡以沫、婆媳互敬如宾、青少年积极奋进”的新农村氛围。该村还力争做到“好人好事有人夸,坏人坏事有人抓”。2005年8月,还争取到上级划拨经费30万元,在村口建立了抗日名将周元将军纪念碑,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激发青少年爱国、爱家的热情。此外,该村还投入十多万元,先后新建2个硬底篮球场、一个气排球场,建立了“青年之家”、“妇女之家”、“图书阅览室”、“党员活动室”。农闲和节假日,还举办山歌比赛、篮球比赛等活动,丰富村民的文体生活,使全村男女老少不仅享受到物质富足带来的安逸,更品尝到了健康有益的精神生活带来的充实与欢悦。
在开展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后,洞廊村党总支部信心百倍地带领全村群众描绘更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蓝图。(黄华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