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武鸣县城厢镇大皇后村 创新思路建壮乡新农村


2006/4/7 8:38:46   来源: 南宁政务信息网
【字体:  】【颜色: 绿 】 

 武鸣县城厢镇大皇后村很出名。附近的村民都知道,就数大皇后村人的日子好过,小洋楼漂亮,摩托车汽车多。特别是去年,大皇后村还被评为首批全国文明村。

    数据显示,2005年,该村工农业总产值达80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00元;全村拥有汽车、拖拉机230多辆,摩托车250多辆,93%的农户盖起了新楼房,50%的青壮年农民用上了移动电话。然而,就在十几年前,大皇后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还不足800元!

科技养鱼脱了贫

    走进大皇后村,村民们聊起村子的“发家史”,都一致认为是养鱼让他们脱了贫。

    因为村子里水塘多,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村子里很多村民都养起了鱼。但是,鱼养了近十年,除了供自家过年过节加点菜以外,并没有给村民们带来多少效益。1993年,大皇后村新上任的村党总支书记覃道贵认为,群众养鱼不富裕,主要问题是没有采用科技养鱼,没有引进优良品种。因此村党支部提出了“科技养鱼富村”的思路,把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水产养殖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村委主任覃贵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第一个买来鱼苗新品种白昌鱼和罗非鱼等,第一个使用增氧机,第一个用饲料喂鱼。到1996年,覃贵宗的鱼塘亩产量达到了750公斤,每年养鱼收入十多万元,比传统方法养鱼每亩增加了1000多元的收入。于是,村民们纷纷效仿起来。大皇后村现在70%的农户成了养鱼专业户,年鱼产量达1400多吨,达到人均1吨,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鱼村和“万元塘”村,2005年,仅该村旧劳大屯的水产品产量就达到了145万公斤,产值870万元。武鸣县市场上80%的鱼都是大皇后村鱼,其鱼产品远销马山、都安、百色、靖西甚至贵州等地。

    “近年来由于养殖业发展很快,鱼的价格不断下跌,村民收入要不断增加就要另找出路。”村委副主任覃泉基说。于是,村里决心引进项目和经济能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做大做强养殖业。他们先后引进广西皇氏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桂林利源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群众养殖水奶牛和“三黄鸡”,共养奶牛300多头,年产牛奶720吨,年出栏肉鸡30万羽,使养殖的农户人均增收800元。

实施工业富村

    通过发展养殖业,大皇后村初步富裕起来了,但是村党支部一班人对全村的发展思路又有了新的想法,意识到农村要发展,必须要有工业带动。于是,村党总支进一步提出了“种养稳村,工业富村”的发展思路。1996年,覃贵宗拿出自己养鱼赚的钱,率先创办了皇后淀粉化工厂。村民一边进厂当工人拿工资,一边自己种地种果经商。村民覃道炳说,农闲时正是淀粉厂的生产旺季,一个淀粉厂就可以把大皇后村旧劳大屯的农民都安置完。如今皇后淀粉化工厂年产1万余吨淀粉和变性淀粉,年产值2000多万元,年上缴国家税收150多万元,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350人,进厂上班的村民每年人均从该厂获得3000多元的工资收入。该村还先后吸引了圣康制药厂、八桂纸业等六家工厂落户大皇后村。

    钱袋子鼓起来了,农民对生活环境和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该村党总支和村委会顺乎民心,投资300万元的小康村规划布局合理,近几年来,该村利用集体经济积累先后投资近百万元、群众义务投劳1万多人(次),进行了村路巷道硬化、人畜分离、沼气入户、改厨改厕,并做好绿化、美化、净化工作,不断改变了村民的居住生活环境;还投资120多万元装修村办公楼、卫生室,建成了村表演戏台、灯光球场和图书室、文体活动室、科技咨询室,配备了电视机、DVD等器材,购置图书、订阅报刊,村里还成立有体育运动队、文艺表演队。如今,大皇后村沼气入户率达93%,村容实现了美化、硬化、净化、绿化、亮化,每个屯都实现通路、通水、通电、通讯、通闭路电视;现在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率达100%,计划生育率达100%。面对刚刚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该村并不满足既得的成绩和荣誉,目前全村干部群众正同心协力,加快创建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