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恭城瑶族自治县根据广大群众建新村的愿望,在新村规划建设中全盘考虑,做到了新村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群众满意,人与自然和谐,经济可持续发展。新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该县在规划新村中,专门邀请规划、设计、旅游、环保等有关专家反复论证,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风俗,保留山、水、田、林、路等原貌,做到绿水青山,小桥流水,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经济可持续发展。新村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招标、统一施工、统一调度建房资金。同时,配套设施和公益设施统一按照“五改十化”(改水、改路、改房、改厨、改厕和交通便利化、厕所卫生化、饮用水无害化、生活用能沼气化、养殖良种化、种植高效化等)的标准建设,并将文化、体育、卫生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全盘考虑,做到功能俱全。该县建设局根据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2001年在全县9个乡镇开展了新村建设试点,2002年完成了社山、大岭山、白芒垒、杨梅垒口等11个示范点;2003年建设了牛厄、红岩、岩口、黄家厂4个高标准示范点;2004年至2005年,重点建设完善红岩富裕生态家园示范区,新建平安乡横山瑶寨新村,完善提高平安乡社山新村和西岭乡潮水岩新村。做到建设一个巩固完善一个,带动一片。
该县在新村建设中,着力夯实经济基础,做到有特色产业的支撑,使新农村发展有内在动力。所建起的新村以月柿、椪柑、沙田柚或红花桃种植为主导产业扩大到“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经营规模。该县西岭乡大岭山、潮水岩新村,由原来一次收获改为两次收获:先“卖”桃花发展旅游业,通过花为媒再出售桃果。新村的农民不再外出打工,而是一心一意发展旅游。妇女们帮果商包装挑果和装运水果,一天可获纯收入20元以上。新村农户用能基本都实现沼气化。通过沼气的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全县森林覆盖率已由1994年的70.8%提高到现在的77%,大气环境质量由二级标准提高到一级标准,饮用水水质达到国家二类标准。现已成为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的红岩新村,村后种水果,村前搞旅游,瑶、汉、壮三个民族同胞齐心协力发展生态旅游业,2005年,人均非农收入7000多元。
到目前为止,恭城瑶族自治县已对全县881个村屯中的368个村屯进行了统一规划,实施规划建设80余个,建成了示范新村16个。通过新村建设的带动,如今全县40%的农户建起了钢筋水泥楼房,56%的农户拥有拖拉机,67%的农户拥有摩托车,还有的农户买回了轿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