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贸市场秩序井然、地面整洁干净,城乡结合部环境优美、垃圾不见踪影,小街小巷占道经营的现象也有明显好转,巷道通畅无阻……随着国家卫生城市迎检复审工作的逐步深入,象山区环境卫生得到了根本性改善。然而,象山区并没有停止继续优化市容环境的步伐。6月11日,象山区再次举行迎“国卫”复审工作现场会,组织社区乡镇、有关单位、市场业主等人员对辖区内市容环境卫生容貌“挑刺”。
当天,象山区有关负责人率参加现场会的人员冒雨检查了西门市场、新桥园、安新小区等曾经市容环境卫生问题较严重的社区、城乡结合部、街巷。在西门市场,正是人流高峰时段,市场虽然人声嘈杂,但地面保洁较好,每个摊位旁都备好了一个垃圾桶。几个保洁人员正在市场来回巡视,一有垃圾、污水出现就及时清扫干净。检查人员一行在对西门市场市容环境卫生转变表示肯定后,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西门市场管理方将市场摊位统一装修,确保美观。随后,大家又来到了位于城乡结合部的二塘乡茶店村。该村村容整洁,地面干净,有的村民家中还自己动手铺设了一些绿化带,扮靓生活。茶店村的村容村貌改变充分体现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工作的成果。在整个检查过程中,记者看到,象山区大部分市容环境卫生“顽疾”都得到了有效地整治,“五乱”现象得到遏制,真正实现了城区市容环境大“变脸”。
市容环境如何在短时间内有了可喜的变化?记者了解到,象山区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单位要强化认识,将迎检复审工作作为“提升城区宜居度”的民心工程,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同时,针对“五乱”现象、交通秩序、集贸市场、占道经营等目前市容环境卫生存在的“顽疾”开展综合秩序整治,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要求辖内社区要与临街门面100%签订“门前三包”承诺书,自觉配合社区维护门前市容环境卫生;启动问责,勇于曝光揭丑,严格督察,督促市容环境卫生死角及时整改,并确立长效管理机制。象山区还着力处理好“三种关系”,即护“卫”工作和日常工作的关系,社区与辖内单位的关系,宣传教育与综合执法的关系,以“短期与长效”、“疏与堵”、“软与硬”相结合的方式,做好市容环境卫生整治与维护工作,让“齐洁美”的市容市貌在象山区随时随地可见。
象山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创卫”工作虽取得阶段性成果,但远没有到“松一口气”的时候,市容环境卫生“攻坚战”才刚刚打响。他表示,将举全区之力,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继续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完善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努力改善人居环境,让老城区焕发新容颜,努力将象山区打造成桂林市宜居、宜业、宜学、宜商、宜游的中心城区。(刘倩 唐永明 袁明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