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桂林:四座新市民公园:漓水之畔4颗“明珠”(组图)


2010/7/21 11:10:29   来源:桂林日报
【字体:  】【颜色: 绿 】 


园林植物园二期效果图


净瓶山公园效果图


猫儿山园林公园效果图


漓东公园效果图

 

  “桂林山水甲天下”恐怕是概括桂林山水最经典、最常用的一句话,多年以来,令桂林人极为自豪。近年来,特别是“两江四湖”建成以来,很多桂林人在和外地人介绍自己的城市时,经常还会自豪地加上这么一句“我家住在公园里!”

  今后,可以自豪地说这句话的桂林人将会更多,因为桂林将在东西南北4个方位新建漓东公园一期、桂林园林植物园二期、净瓶山公园、猫儿山园林公园4座新的市民公园,与公园为邻的人会越来越多。

  这4座市民公园有多大?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各有什么美景和特点?相信关心这些问题的市民有很多。本报今天特推出“四大公园”专版,带读者“逛一逛”这4个公园。

  2009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城市东南西北4个方位规划建设漓东公园一期、净瓶山公园、桂林园林植物园二期、猫儿山园林公园4座新的市民公园。

  建国以来,随着城市框架的不断拉伸,历届政府一直没有停止建设公园、增加城市绿地的步伐。而一次性建设4座市民公园的力度,的确前所未有。

  将漓水之畔寸土寸金的地段以建设市民公园的形式,真正“还地于绿,还绿于景,还景于民”,这将是桂林市委市政府实施公园建设最大的手笔。
  
  公园,从私家园林到市民共享
  
  “游舫初停屐齿香,相思江上已斜阳。”这是清代诗人彭光辅对净瓶山美景的描绘。早在唐宋时期,净瓶山、七星岩等就成为了桂林人呼朋引伴相携游览的目的地。

  那时,山水景观是大家共有的财富,最初出现的“公园”,是私家园林,是达官贵人们将山水“私揽”起来的一种方式。

  公元1869年,清代广西桂林士绅唐岳兴建了私人园林“雁山园”。在这个300亩的大院子里浓缩了桂林山水的最佳景观,号称“桂林佳境,一园看尽”。直到20世纪20年代,雁山园才由拥有者捐给当地政府,这是桂林历史上出现的第一所“公园”。

  桂林真正意义上为市民而建的公园,建于1926年。为了纪念当时已经逝世的孙中山先生,桂林在独秀峰下建造了一座“中山公园”,并竖立了一座“中山不死”纪念碑,栽种下8棵榕树,供市民们瞻仰伟人,散步休憩。

  建国以来桂林城市的发展史,公园建设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七星公园、芦笛岩、叠彩公园、伏波公园、象山公园……各大公园的陆续建成开放,使得公园在市民节假日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逢年过节逛公园”成为许多市民下意识的选择。虽然不能完全免费入园,市民还是享受到了相应的入园优惠政策。

  “两江四湖”一期工程的大功告成,成为某种程度上免费的开放式公园。2002年,桂林人完成了建设面积615.35公顷、“四湖”水面38.95公顷的“两江四湖”环城水系建设工程,沟通了城市内湖与漓江、桃花江的联系,“两江四湖”旅游黄金水道沿途风景美不胜收,市民们可以在江边、湖边尽情徜徉。

  在第一个公园“雁山园”出现100多年后,桂林的公园开始迈入“市民免费”时代。2008年,西山、南溪山、穿山、虞山这4座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7月,市民们期待已久的桂林园林植物园隆重开园,并正式向市民免费开放。无数群众欢天喜地涌入市民公园,享受着市委市政府带给大家的实惠。

  市区市民公园的逐渐增多,不断丰富着市民的休闲生活,增加着市民的城市幸福指数。而这一次4个公园的建设,无论是规划建设公园数量之多,投入资金之大,还是公园类型之丰富,都是桂林公园建造史上一次前所未有过的创举。
  
  为城市框架填入生态“血肉”
  
  山水是桂林这座城市最引以为豪的血肉,它与桂林人民有着割舍不开的深情。桂林人习惯于居住在山水之滨,就像习惯每天吃一碗米粉那么自然。

  曾经,桂林“南北一条街,东西一座桥”的旧格局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期。人们聚集在市中心工作生活,公园也自然而然地围绕着市中心而建。独秀峰、象山、伏波山、叠彩山、西山……人们出门步行10分钟,也许就能见到一座公园。“家门口有座公园”也许是桂林人最令人羡慕的事之一。

  1998年,桂林地市合并后,桂林开始进入城市建设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市区的范围朝着东南西北4个方向不断拓展。桂林市委、市政府按照“保护山水城,建设园林城,发展生态城”的战略构想,在中心城区“见缝插绿”建设小广场、小游园,使自然山水、城市绿地、城市建筑和谐相融。

  伴随着桂林城市建设进入高潮,桂林的城市轮廓正快速地朝着外围辐射。新兴的居民区正在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城市的骨架随着城市成长逐渐宽大起来。

  城市大了,人们住得离市中心远了,可对山水绿地的依赖感未曾改变。市民们需要在家门口附近有个公园绿地供休闲娱乐;城市需要新的公园在骨架内植入“血肉”,保持和保护住桂林山水的特色与风貌。

  于是,4个公园应运而生。

  在城市东南西北4个方向新建4个公园,可以以公园形式拓展城市园林绿地,并有效改善城市生态景观,优化人居环境,对公园周边的生态环境、宜居度都将会有大幅的提升作用。居住在猫儿山附近的市民,以前想去市区公园,最少要半个小时,可今后“公园就在家门口”的愿景也能成为现实。

  同时,这批公园的建成还将最大限度地提升周边土地利用价值、经济价值,其资源的稀缺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周边地价的上涨及更多居民的落户。依托城市新一轮建设高潮,公园可以从东、西、南、北4个方向,与新建道路一起,再次拉开我市城市框架,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大大提升周边土地利用价值、经济价值,以此带动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展览馆”
  
  净瓶山北麓有明代建的崖头庙,又名崖头懿庙、灵懿庙、真妃庙、八娘庙、祀嘉应妃;旁又有梳妆台,民间流传为八娘梳妆台。今仅存遗址、残碑。《徐霞客游记》中对“八娘庙”、“梳妆台”等有较详细的记载,属于桂林值得保护的文物遗址。

  桂林是座历史文化名城,流传下来的历史文化“珍珠”散落四方,其中许多因没有得到有效保护而蒙尘。建设4个公园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保护和恢复如净瓶山八娘庙、梳妆台等人文景观,开设历史文化景观区,在对历史文化遗迹妥善保护的同时,让游人在公园中探寻这些文化遗迹里的传说,对桂林的历史文化有更感性的认识。

  亟待保护的不仅仅是历史文化,公园的建设对许多珍稀植物和特色生态区域而言,都将是福音。

  就拿漓东公园规划内的吊萝山、灵剑溪、黄初塘来说,这一片区域古树参天,香樟林立,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原始生态林,可长期以来无人管护,使得违法建筑悄悄蚕食林地,生态环境也遭到人为破坏。对此,漓东公园规划的基础,就是开辟漓江小流域保护区、原始生态林景观区及自然山水景观区,把自然生态区域保护起来。

  “恢复吊萝山、普陀山山体景观以及黄初塘水景景观,就好像把丰富的植被资源及美丽的生态景观放进‘展览馆’,既可以让大众欣赏,又能够得到有效保护。”我市相关园林专家对这种“公园保护模式”大加赞赏。

  在净瓶山公园里悠然泛舟;在市园林植物园二期内领略异域风情;在漓东公园赏漓东夕照玩拓展运动;在猫儿山园林公园嗅百花之香……如果诗人彭光辅跨越时空故地重游,不知又能发出怎样的赞叹。

相关链接:

       四大公园:漓水之畔的4颗“明珠”

  记者刘倩

  净瓶山脚下是一片天然河滩,漓江水从净瓶山周边10余个小岛旁缓缓流淌而过,岛上树木郁郁葱葱,俨然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未来净瓶山公园建设好后,这片天然河滩洲岛将结束无人管理的“荒芜期”,得到有序开发和有效保护。

  漓东公园、净瓶山公园、桂林园林植物园二期、猫儿山园林公园这4个公园,如4颗明珠,分别镶嵌在我市东南西北4个方向的漓江主流及漓江小流域旁,那些都是桂林市依山傍水的绝佳位置,也拥有着急需保护的风景资源。

  以公园建设的形式,开发利用漓江风景名胜资源,并以此更好地保护漓江生态环境,是市委市政府在“科学保护漓江”的“棋盘”上落下的重要一子。
  
  编织市区漓江生态环境的完整保护网
  
  “保护漓江”是市委市政府坚定走了多年的发展战略。把漓江主流及小流域周边的荒芜地段开发成公园,修建成绿地,四大公园并不是第一次尝试。目前已向市民开放的“两江四湖”环城水系、市园林植物园和正在建设中的訾洲公园,就为有效地保护漓江主流及其小流域,提升两岸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风景园林专家、华南农大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系教授李敏对此评价甚高:“公园没有污染,十分生态环保,能够有效涵养水源,减少漓江主流及小流域周边环境被污染破坏的可能性,更好地保护漓江。”

  目前,这4座公园建址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并不乐观。这些分布在漓江市区段以及漓江小流域周边的山水资源,由于长期未经有效开发,有些地段违法建筑林立,有些地段已现荒芜,白白浪费其美丽与价值。“将市区内的漓江风景资源更好地利用保护起来,让漓江永葆秀美景色”是4个规划新建的市民公园承担着的重要使命之一。

  净瓶山公园保留了洲岛和湿地的原状,周边新建的绿地和植物将更好维持这一区域微妙的生态平衡;猫儿山公园也紧靠漓江,沿江生态保护区和山体生态保护区的建立,将妥善保护漓江流域的原始生态环境。

  漓江小流域如同桂林的血管,一旦小流域污染严重,漓江这条主动脉也“在劫难逃”。漓东公园位于漓江小流域灵剑溪畔,一片专门设立的“漓江小流域保护区”,将把灵剑溪的保护与市民休闲有机结合起来。市园林植物园二期则继续公园一期的建设理念,利用漓江小流域南溪河的有利条件,营造优美、自然、生态的独具特色的湿地景观,达到让南溪河还原清澈的目标。

  4个公园的兴建,将是对漓江市区段及漓江小流域山水资源的一次重新整合。总规划面积(含山体、水体、洲岛)达到235.08公顷的公园占地,将在城市东南西北4个方位构筑一个能有效保护市区漓江生态环境的完整网络体系,通过生态环境的整治,完成对漓江市区段的保护与利用,保护漓江及南溪河、灵剑溪等漓江小流域。
  
  漓江市区段景色大串联
  
  漓水之畔的4个公园,特色不同,景观各异,不只丰富了我市公园的种类和内涵,也使漓江市区段风景游览范围得以大大扩展。

  目前,漓江市区段风景游览范围只局限在南溪山—虞山桥,许多漓江风光仍不为游客所知。4个公园的建成,将把漓江市区段的景色串联,使漓江市区段风景游览范围扩大到净瓶山—猫儿山,大大延伸了游览路线,实现了城市总规中的漓江市区段完整游览线的目标。届时,无论是市民还是国内外游客,将可以饱览到漓江更多的精华美景。

  目前,我市现有公园多主打山水文化景观牌,虽说依托了桂林独特的山水资源,可公园特色较为单一,略显单调。为了丰富我市公园的种类与特色,让市民与游客在公园中体验到更多乐趣,新增四大市民公园规划定位都各具特色,可谓各有各玩法。

  以洲岛水上娱乐世界为特色的净瓶山公园,花卉丰富、有“大花篮”之称的猫儿山园林公园,崇尚运动、活力无限的漓东公园一期,充满异域风情的园林植物园二期……4个特色鲜明的公园建成后,将不仅有效改善瓦窑片区、琴潭片区、城东普陀路以西、城北等区域性生态环境,也为广大桂林市民增加游憩休闲场所。
  
  城市绿量就是城市“含金量”
  
  李敏教授在阐述公园对一座城市的意义时,有一个十分经典的观点:“城市绿量就是城市的‘含金量’。”风景园林对一个城市的发展作用真的有那么大么?他向记者举了杭州西湖的例子加以佐证。

  杭州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更是杭州最负盛名的景区之一。十几年前,杭州市政府走公园建设优先的城市发展之路,将西湖环湖60公里的绿地全部打通,使西湖完整地被绿地包围,成为了一个大公园。其中,距离西湖不到5公里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也为杭州市区增加了十几平方公里的绿地。很快“绿地效应”显现,杭州凭借“休闲之都”的名声吸引了更多国内外游客前来休闲观光,旅游收入比原来翻了一番。公园与绿地的价值可见一斑。

  如今,桂林正在努力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杭州等城市探索得出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待这4个公园建成后,桂林城市东西南北4个区域都将拥有精心修建的市民公园。我市公园绿地面积将增加235.08公顷,相当于目前我市公园绿地面积的1/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也将增加3个平方米,比现有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多出1/3。套用李敏教授的观点,我市的城市“含金量”将大大增加。

  4个公园的建设,将极大地丰富我市城市公园种类,进一步提升以山水景观为特色的桂林城市品位。同时,漓江沿岸的生态风貌得到保持,美丽风景得到优化,游客们也会在桂林找到他们喜爱向往的更多元素和更多娱乐项目,必将促进桂林旅游业的发展。 (刘倩)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