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县实施“四抓”措施加快城镇化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十五”期间,县城区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6亿元,是“九五”期间的2.3倍。五年来,县城区面积由2000年的6.9平方公里扩大到10.4平方公里,县城常住人口由9.3万增加到15.5万,新增城区道路51.6公里,新增公共绿化面积7公顷,城镇化率提高到25.3%,比“九五”期末提高了4.3个百分点。
一、抓规划。严格遵循“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认真按照县城区总体规划,切好抓好县城区体系规划修编工作。县里多次组织建设、国土、工商等有关职能部门到罗城、忻城等先进县(市)参观学习考察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市政管理等先进经验和做法。并先后邀请了广东设计院、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院、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等多家权威机构对县城进行总体规划,以老城区为依托,以博龙二级公路为基本骨架,重点抓好县城区“一江五路三新区”的规划设计工作,逐步形成城北区、城中区、城南区的结构,城建工作逐步向“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投入高强度、经营高水平、管理高效能”等“五高”方向迈进。
二、抓融资。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多渠道筹集城建资金。通过制订出台优惠政策,盘活国有闲置资产,吸纳外来资金参与县城开发和改造,积极鼓励富裕农民洗脚进城置业经商,鼓励引导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业。五年来,累计引进外来资金1.4亿元,参与县城中银大厦、建设大厦、60米大道续建、农贸批发市场等重点项目建设,占城建总投资的53.8%;启动民间资本近4亿元,吸纳进城置业农民和外出回来创业人员5000多人,创办个体企业2900多家,创造就业岗位3万多个。
三、抓建设。通过开展“爱我博白,建我家园”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城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区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2001年——2005年,累计投资2.6亿,先后完成县城区人民北路、中路改造,60米大道、绿珠路东段建设、城区四大出入口道路扩建、绿珠江供水一期工程,饮马江防洪排污工程和县城南江流防洪一期工程。2005年,县城区确定24个重点项目作为“民心工程”已全部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6461.2万元,占总投资的37.9%,其中人民中路北路改建工程、县城绿珠路开发小区工程、富源花园小区开发工程已全部竣工投入使用;教师新村和新实验中学、城区供水管网改造、灯光球场改造、锦秀东路小区、正泰商业广场、县农贸批发市场等重点项目扎实推进;白州新区、南园小区、城南小绿地广场、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县文体中心、绿珠路商住小区等项目已完成启动前期准备工作。
四、抓管理。建立健全城镇市容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县城的品位和辐射带动能力。针对县城区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存在“脏、乱、差”的突出问题,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县城区交通管理的规定》、《关于对城区占道经营进行清理整顿和划行归市管理的通告》等一系列配套文件。针对县城区交通涌挤堵塞现象,县政府作出了禁止人力三轮车在县城区主要街道营运的规定,同时禁止营运机动三轮车购置入户,实行逐年淘汰办法逐步取缔营运机动三轮车,引导扶持发展公交车,目前,县城区主要街道已开通开交线路7条,投入营运车辆40多辆,基本上满足了市民出行的需要。抓好城市建设中的各项达标工程,重点抓好城区“绿化、亮化、美化”、临街建筑物“穿衣戴帽”、“半拉子”继建装修、垃圾污水处理、车辆临时停放泊位设定等工作。城建部门专门组建了20人的专职巡逻执法人员,配备巡逻车辆2辆,实行全天候巡逻执法检查。自2005年开展市容市貌综合治理专项行动以来,已清理占道经营摊点3753个;拆除乱搭乱盖乱建棚蓬462处,面积5733平方米;拆除骑楼底围栏151处,面积2695平方米;清理不符合设置要求的摩修、汽修、洗车场63家;拆除违章电话报刊停69个,广告牌门店招牌488块。严格执行城区“门前三包”政策和垃圾处理有尝政策。县城逐步迈向“整洁、卫生、有序”的轨道,整个县城的档次和品位得到很大的提高。2005年,在全区“南珠杯”竞赛活动中,荣获全区第五届市容市貌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优秀城市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