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近一年的南丹县城乡风貌改造大会战,使得1万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多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渠道,他们和城里拿工资的干部一样,成了月月领工资的“上班族”。 自去年8月,该县一期投资8个亿的城乡风貌改造大会战实施以来,立面装修、管线下地等23个工程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机声隆隆的工地上,人头攒动。从各乡镇闻讯而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加入到城乡风貌改造大会战“淘金”的阵营中。他们有的到采石场开石打沙,有的到建筑工地当搬运工、电工、泥水工,有的到饮食店、旅店当服务员,有的在县城开“三马仔”开出租车,有的贩运蔬菜等农副产品,城郊的不少群众则规模种植无公害蔬菜并运到县城销售。来自八圩瑶族乡专门从事搬运装卸工作的一位韦姓农民说:县里城乡风貌改造大会战实施以来,我们的活比过去多了一两倍,每个月的收入有两三千块。一位在县城某家桂林米粉店打工的六寨姑娘说:现在在工地上打工的人可多了,每天能卖出700到800碗米粉。我在这里包吃包住,每个月还可领到800元工资。来自城关镇铜江社区、开“三马仔”的黄师傅说:县里搞城乡风貌改造大会战,外来人口增加了不少,我跑一天最少也有200块进账。 该县农业部门一位人士说:县里实施的城乡风貌改造大会战,给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门路众多的致富舞台,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各显神通,都能从中得到实惠。(符龙强) |